近40年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安全评价及驱动力分析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李桥1,2; 李贺1; 黄翀1; 刘庆生1 |
刊名 | 生态科学
![]() |
出版日期 | 2025-03-15 |
卷号 | 44期号:02页码:131-142 |
关键词 | 粤港澳大湾区 生态安全 熵权耦合灰色关联度法 空间探索分析 地理探测器 |
ISSN号 | 1008-8873 |
DOI | 10.14108/j.cnki.1008-8873.2025.02.014 |
产权排序 | 1 |
英文摘要 |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城市群的典型代表,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中具有重要地位。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模型,从生态、资源、人文三个方面选取18个指标因子构建大湾区生态安全评价体系,利用熵权耦合灰色关联度法计算权重,结合综合评价、空间探索分析等方法,对大湾区1980—2020年的生态安全时空分布特征及演变规律进行评价,并借助地理探测器探讨了影响大湾区生态安全异质性的主要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大湾区生态安全在时间上呈现“缓慢—快速—缓慢”降低趋势,以2000—2010年降幅最大;在空间上表现为四周高、中间低的分布态势。(2)大湾区生态安全空间自相关程度高,高高聚集主要集中在肇庆西北部、惠州东部和北部、广州东北部等地区,以上区域含有大量林地及自然保护区,应当重点保护;低低聚集分布在佛山、东莞、深圳、广州西南部及中山北部等地区,以上区域人类活动密集,应当合理规划用地、大力发展第三产业。(3)1980年以来,大湾区生态安全综合指数逐渐降低,主要受到人为干扰、土地利用、区域开发、生物丰度、林地覆盖和生态弹性的影响。 |
URL标识 | 查看原文 |
源URL | [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215290] ![]() |
专题 | 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_中文论文 |
通讯作者 | 李贺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2.东华理工大学测绘工程学院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李桥,李贺,黄翀,等. 近40年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安全评价及驱动力分析[J]. 生态科学,2025,44(02):131-142. |
APA | 李桥,李贺,黄翀,&刘庆生.(2025).近40年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安全评价及驱动力分析.生态科学,44(02),131-142. |
MLA | 李桥,et al."近40年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安全评价及驱动力分析".生态科学 44.02(2025):131-142.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