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不同降雨-坡度黄土坡面侵蚀泥沙颗粒特征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刘壮壮1; 和继军1; 段光耀1; 孙莉英2,3; 蔡强国2,3; 黎雪晴1
刊名生态学报
出版日期2025-07-08
卷号45期号:13页码:6427-6436
关键词模拟降雨 土壤侵蚀 颗粒分选 富集率 黄土
ISSN号1000-0933
DOI10.20103/j.stxb.202412313210
产权排序2
英文摘要为探究不同降雨和坡度条件下黄土坡面侵蚀泥沙粒径分布及分选特征,更好地理解黄土坡面泥沙分离、输移和沉积过程,该研究以黄土高原两种典型土壤(黄土、沙黄土)为研究对象,在模拟人工降雨实验条件下,开展了10 m坡长下不同坡度(5°、7.5°、10°和15°)和降雨强度(60 mm/h和90 mm/h)条件下坡面侵蚀过程以及泥沙颗粒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60 mm/h雨强时,两种土壤侵蚀泥沙颗粒主要由粉粒和细砂组成,其含量占整个泥沙侵蚀量的65%—95%,且黄土、沙黄土分别在5°和7.5°以及7.5°和10°之间存在临界坡度,导致粉粒和细砂侵蚀规律相反;90 mm/h雨强时,两种土壤侵蚀泥沙颗粒级配更接近原状土。(2)60 mm/h雨强下,黄土和沙黄土黏粒富集率(Enrichment Ratio,ER)<1,粉粒的ER接近1,细砂粒的ER>1,侵蚀泥沙颗粒以细砂的富集为主。90 mm/h雨强下,两种土壤富集率规律相反,黄土仍以细砂的富集为主,沙黄土以黏粒的富集为主。(3)60 mm/h雨强下,各坡面随着降雨的持续,两种土壤d50值呈现降低的趋势,且d50值随坡度增加而减小;90 mm/h雨强下,两种侵蚀泥沙颗粒级配会更快速接近稳定。研究结果旨在揭示两种土壤侵蚀过程中泥沙粒径的变化规律,以期为黄土坡面流失机理的深入理解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
URL标识查看原文
源URL[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215238]  
专题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院重点实验室_中文论文
通讯作者和继军
作者单位1.首都师范大学城市环境过程和数字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水资源安全北京实验室;
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3.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刘壮壮,和继军,段光耀,等. 不同降雨-坡度黄土坡面侵蚀泥沙颗粒特征[J]. 生态学报,2025,45(13):6427-6436.
APA 刘壮壮,和继军,段光耀,孙莉英,蔡强国,&黎雪晴.(2025).不同降雨-坡度黄土坡面侵蚀泥沙颗粒特征.生态学报,45(13),6427-6436.
MLA 刘壮壮,et al."不同降雨-坡度黄土坡面侵蚀泥沙颗粒特征".生态学报 45.13(2025):6427-6436.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