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雷达观测的福建转折性降雪垂直特征分析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官晓军1; 戚友存2,3; 江颖4; 苏同华1; 李婷婷5; 朱自伟2; 姜立智1; 汪澜1 |
刊名 | 大气科学
![]() |
出版日期 | 2025-05-15 |
卷号 | 49期号:03页码:711-726 |
关键词 | 转折性降雪 双偏振雷达 反射率因子垂直廓线 准垂直廓线 垂直特征 |
ISSN号 | 1006-9895 |
产权排序 | 2 |
英文摘要 | 2022年2月19~23日福建地区出现转折性降雪天气,环流背景是中层暖层和低层冷层并存,地面有雨、雨夹雪和纯雪等多种天气现象,预报难度大。基于天气雷达等资料,采用基于粒子谱数据的降水类型分类方法对各站点降纯雪和雨夹雪时段进行划分,结合天气形势和雷达参量垂直特征,重点分析了环境温度演变对转折性降雪的影响以及转折性降雪的垂直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地面气温和地形分布较为均匀时,可根据反射率因子垂直廓线(VPR)和环境温度特征判断雨夹雪和纯雪之间的转换,即纯雪阶段VPR随高度降低单调递增,雨夹雪阶段廓线中层存在融化层亮带特征;分析时应特别关注雷达对低层降水的观测能力,当雷达受观测环境限制,无法反映近地层温度差异造成的降水特征变化时,即使在高空VPR相似的情况下,地面降水类型也可能显著不同。(2)降雪粒子的双偏振雷达参量垂直特征表明,转折性降雪高层和融化层高度以上的粒子增长机制与一般纯雪过程类似,不同点在于受中层暖层和低层冷层影响,粒子经历了复杂的融化和冻结过程。粒子下落到暖层后出现融化层亮带特征,融化层以下则视低层冷层强度和地面气温不同,粒子完全或部分冻结,地面可能出现纯雪或雨夹雪;雷达参量垂直结构特征(例如融化层亮带的强度变化)能实时反映环境温度变化,有助于判断地面降水粒子相态,可一定程度上弥补模式预报不够精准和单点探空垂直观测欠缺的问题。 |
URL标识 | 查看原文 |
源URL | [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215287] ![]() |
专题 | 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院重点实验室_中文论文 |
通讯作者 | 戚友存 |
作者单位 | 1.福建省灾害天气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海峡灾害天气重点开放实验室; 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3.中国科学院大学; 4.福州市气象局; 5.福建省气象台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官晓军,戚友存,江颖,等. 基于雷达观测的福建转折性降雪垂直特征分析[J]. 大气科学,2025,49(03):711-726. |
APA | 官晓军.,戚友存.,江颖.,苏同华.,李婷婷.,...&汪澜.(2025).基于雷达观测的福建转折性降雪垂直特征分析.大气科学,49(03),711-726. |
MLA | 官晓军,et al."基于雷达观测的福建转折性降雪垂直特征分析".大气科学 49.03(2025):711-726.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