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秦巴山地植被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其滞后效应研究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卢瑜1; 王笑影2; 周玉科3; 熊雄4; 潘贵涛5
刊名遥感技术与应用
出版日期2025-07-10
卷号N/A期号:0页码:1-14
关键词秦岭—大巴山 植被物候 气候变化 时间滞后效应 海拔
ISSN号1004-0323
产权排序3
英文摘要秦岭—大巴山(秦巴山地)是中国重要的南北过渡带,研究秦巴山地物候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对揭示中国南北过渡地带生态环境的复杂性以及历史气候的重建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基于MODIS的MCD12Q2数据,结合气象遥感数据,采用趋势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方法,探求了秦巴山地2001~2020年植被物候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秦巴山地植被物候始期、末期、生长期长度由东到西呈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分布特征,生长季始期主要分布在3月中下旬至四月下旬(70~110 d),生长季末期均值集中分布在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290~320 d),生长期长度绝大部分在180~260 d之间。20 a间秦巴山地区植被物候年际变化的总体特征呈现生长始期平均提前0.38 d/a,生长末期平均推迟0.43 d/a;生长期长度年际变化具有延长趋势,平均延长0.80 d/a,变化趋势显著。(2)在对气候因子的时间滞后性响应方面,秦巴山地物候始期与当月的气温和潜在蒸散发之间相关性最大并且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时间滞后效应,与降水存在约1.73月的时间滞后性。(3)海拔高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秦巴山地植被物候始期与各气象要素的响应关系。
URL标识查看原文
源URL[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215233]  
专题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院重点实验室_中文论文
通讯作者王笑影
作者单位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2.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
3.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大气环境与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5.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科技服务中心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卢瑜,王笑影,周玉科,等. 秦巴山地植被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其滞后效应研究[J]. 遥感技术与应用,2025,N/A(0):1-14.
APA 卢瑜,王笑影,周玉科,熊雄,&潘贵涛.(2025).秦巴山地植被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其滞后效应研究.遥感技术与应用,N/A(0),1-14.
MLA 卢瑜,et al."秦巴山地植被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其滞后效应研究".遥感技术与应用 N/A.0(2025):1-14.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