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基于多样性热点区和生态连通性的长江中下游水鸟栖息地保护空缺分析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王春晓1; 段后浪1,2; 于秀波1,2; 夏少霞1,2
刊名湖泊科学
出版日期2025-07-09
卷号N/A期号:0页码:1-22
关键词水鸟多样性 MaxEnt模型 生态连通性 保护空缺 长江中下游
ISSN号1003-5427
产权排序1
英文摘要长江中下游是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通道的重要水鸟栖息地,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加剧了栖息地的退化与破碎,严重威胁水鸟多样性。本研究基于公民科学数据,利用MaxEnt模型模拟了123种水鸟的潜在栖息地,识别出水鸟多样性热点区作为生态源地;结合电路理论和生态阻力面分析,构建了生态廊道并确定生态“夹点”;同时,将生态源地和生态夹点所构成的关键水鸟栖息地与现有保护区叠加,评估了保护空缺。研究结果表明:(1)长江中下游潜在的关键水鸟栖息地总面积为30322 km2,其中生态源地为27669 km2,生态夹点为2653 km2;(2)关键水鸟栖息地的保护率为26.85%,但生态夹点的保护率仅为12.24%,表明高连通性栖息地保护的不足;(3)重要栖息地的保护空缺面积为9417.5 km2,其中44块栖息地部分得到保护,仍有19块未受到保护。根据保护空缺栖息地的空间分布,提出四项保护建议:建立食物资源补给带、优化保护区多目标管理、修复关键河段的生态连通性,将高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空缺地纳入保护体系。结合其他有效的区域保护措施(other effective area-based conservation measures, OECMs)等灵活保护理念,弥补传统保护体系的不足,为提升水鸟多样性保护成效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路径。
URL标识查看原文
源URL[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215273]  
专题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院重点实验室_中文论文
通讯作者段后浪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2.中国科学院大学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王春晓,段后浪,于秀波,等. 基于多样性热点区和生态连通性的长江中下游水鸟栖息地保护空缺分析[J]. 湖泊科学,2025,N/A(0):1-22.
APA 王春晓,段后浪,于秀波,&夏少霞.(2025).基于多样性热点区和生态连通性的长江中下游水鸟栖息地保护空缺分析.湖泊科学,N/A(0),1-22.
MLA 王春晓,et al."基于多样性热点区和生态连通性的长江中下游水鸟栖息地保护空缺分析".湖泊科学 N/A.0(2025):1-22.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