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性视角下国家公园游憩适宜区识别研究——以青海湖国家公园为例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张斌1,2; 钟林生1,2; 曾瑜皙1 |
刊名 | 生态学报
![]() |
出版日期 | 2025-07-16 |
卷号 | N/A期号:19页码:1-14 |
关键词 | 国家公园 功能分区 游憩区识别 青海湖 季节性 |
ISSN号 | 1000-0933 |
DOI | 10.20103/j.stxb.202410102460 |
产权排序 | 1 |
英文摘要 | 近年来,国家公园游憩适宜区识别受到广泛关注,但已有框架忽视了季节性对游憩适宜区的影响。研究考虑了不同季节的游憩潜力、设施承载力与气候适宜性,提出国家公园游憩适宜区识别的CPSS框架(Control Area,Potential area,Service area,Suitable area)。研究发现,青海湖国家公园高潜力游憩区呈“带状”分布,形成以青海湖沿岸为高潜力游憩区向外逐级递减的趋势,海晏(45.20%)和共和(38.20%)的高潜力游憩区占比较大;青海湖国家公园游憩服务区呈“块状”分布,主要集中于刚察县中部和青海湖南岸。当考虑气候影响时,夏季与冬季的游憩适宜区分布表现出较大的空间差异,其中夏季适宜区(包括极度适宜区和比较适宜区)占一般控制区的27.87%,冬季适宜区(包括极度适宜区和比较适宜区)几乎消失,仅占一般控制区的0.47%,该研究创新性的提出了考虑季节因素的游憩适宜区识别框架,系统性地分析了冬夏季节对国家公园游憩适宜区分布的影响,为青海湖国家公园旅游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为国家公园生态旅游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 |
URL标识 | 查看原文 |
源URL | [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215263] ![]() |
专题 | 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院重点实验室_中文论文 |
通讯作者 | 钟林生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中国科学院大学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张斌,钟林生,曾瑜皙. 季节性视角下国家公园游憩适宜区识别研究——以青海湖国家公园为例[J]. 生态学报,2025,N/A(19):1-14. |
APA | 张斌,钟林生,&曾瑜皙.(2025).季节性视角下国家公园游憩适宜区识别研究——以青海湖国家公园为例.生态学报,N/A(19),1-14. |
MLA | 张斌,et al."季节性视角下国家公园游憩适宜区识别研究——以青海湖国家公园为例".生态学报 N/A.19(2025):1-14.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