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中国城市环境—社会—治理评价与时空演化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杨振山2,3; 商煦2,3; 程哲1,4; 阎硕1
刊名中国环境管理
出版日期2025-06-25
卷号17期号:03页码:88-100
关键词城市 ESG指数 可持续发展 环境 社会 治理
ISSN号1674-6252
DOI10.16868/j.cnki.1674-6252.2025.03.088
产权排序1
英文摘要面对日渐严峻的环境挑战与社会治理需求,环境、社会和治理(ESG)理念倡导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应承担起对生态环境、社会发展的责任,并提高自身管理绩效。本文将ESG理念引入城市发展,综合运用熵权法结合逼近理想解排序法(Entropy Weight-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熵权TOPSIS)与主成分分析构建城市ESG评价体系,对我国2011—2022年282个城市的ESG发展水平进行评估。研究发现:(1)我国城市ESG指数呈稳步上升态势,环境治理成效显著,但社会与治理维度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2)ESG等级呈金字塔结构分布且具有黏滞性,低等级城市较多,高等级城市较少,部分中高等级城市面临降级风险,而低等级城市则存在跃迁障碍,区域间差距虽有所收敛但仍需政策干预;(3)空间分异特征显著,东部沿海城市依托经济基础与治理优势形成领先集群,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潜力初现但整体滞后;(4)驱动机制呈现多维异质性:区域层面,东部城市依赖于产业升级与环境政策协同,中部以制度执行与教育资源为核心驱动力,西部则更依赖政策干预与基础能力支撑;规模层面,超大城市面临发展瓶颈,亟须治理创新突破常规路径依赖;特大城市受历史惯性与环境规制显著影响,应注重政策优化与协同治理;Ⅰ型大城市对外开放的驱动效应突出,需加强国际资源对接与绿色治理;Ⅱ型大城市呈现教育驱动的显著特征,应重点提升人力资源与治理软实力;中小城市在治理能力和资源配置方面存在明显短板,更需政策扶持与制度激励。未来应加强制度创新、资源协同与能力建设,从而推动城市ESG水平从“外源驱动”向“内生增长”转型,实现新型城镇化战略下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URL标识查看原文
源URL[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215291]  
专题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院重点实验室_中文论文
通讯作者商煦
作者单位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3.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4.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杨振山,商煦,程哲,等. 中国城市环境—社会—治理评价与时空演化[J]. 中国环境管理,2025,17(03):88-100.
APA 杨振山,商煦,程哲,&阎硕.(2025).中国城市环境—社会—治理评价与时空演化.中国环境管理,17(03),88-100.
MLA 杨振山,et al."中国城市环境—社会—治理评价与时空演化".中国环境管理 17.03(2025):88-100.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