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灌-草区土壤干层特征分析及其环境驱动因素模型构建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白晓1; 田惠仁1; 杨礼箫2; 贾小旭3 |
刊名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 |
出版日期 | 2025-07-07 |
卷号 | N/A期号:0页码:1-12 |
关键词 | 黄土高原 土壤干燥化 空间分布 驱动因素 预测模型 |
ISSN号 | 1000-3665 |
产权排序 | 3 |
英文摘要 | 当前黄土高原部分地区存在人工植被“生态水文错配”,引起土壤干燥化现象。但针对区域土壤干层的空间分布模拟较为薄弱,不利于进一步对土壤干层及土壤水资源可持续性的精细化研究。为量化黄土高原灌-草区土壤干层的空间分布,明确驱动土壤干层形成的控制性环境因素,构建土壤干层预测模型。通过野外调查乔木林地、灌木林地、草地和农地共111个样地0~5 m土壤剖面,结合土壤干层厚度、土壤干层内含水量和土壤水分亏缺度3个指标,收集5类环境参数,阐明和揭示了黄土高原灌-草区区域土壤干层的空间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再利用传统统计和3种经典机器学习方法构建了土壤干层空间分布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黄土高原灌-草区0~500 cm深剖面普遍存在土壤干层发育,平均厚度为312 cm,平均土壤干层内含水量为9.05%,平均水分亏缺度为0.59。植被状况是影响区域土壤干层分布的决定性因素,而田间持水量是影响干层内含水量的关键因素。机器学习方法能够较好地预测土壤干层的空间分布,尤其是BP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除土壤干层厚度)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方法。研究量化了黄土高原灌-草区土壤干层的空间分布,并明确了植被状况、土壤性质和气象条件是影响土壤干层的关键环境因素。此外,机器学习模型的预测结果为这些发现提供了空间扩展的可能性,有助于在更广泛的区域进行土壤干层的管理和预测。 |
URL标识 | 查看原文 |
源URL | [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215239] ![]() |
专题 | 黄河三角洲现代农业工程实验室_中文论文 |
作者单位 | 1.西安科技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 2.东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 3.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现代农业工程实验室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白晓,田惠仁,杨礼箫,等. 黄土高原灌-草区土壤干层特征分析及其环境驱动因素模型构建[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25,N/A(0):1-12. |
APA | 白晓,田惠仁,杨礼箫,&贾小旭.(2025).黄土高原灌-草区土壤干层特征分析及其环境驱动因素模型构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N/A(0),1-12. |
MLA | 白晓,et al."黄土高原灌-草区土壤干层特征分析及其环境驱动因素模型构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N/A.0(2025):1-12.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