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主动架悬动车组横向动力学特性及其自适应控制策略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 作者 | 张沁照
|
| 答辩日期 | 2025-05-16 |
| 文献子类 | 硕士 |
| 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 授予地点 | 北京 |
| 导师 | 刘小明 |
| 关键词 | 蛇行运动 横向动力学特性 车辆悬挂参数 参数敏感性与相关性 自适应反馈控制 |
| 学位专业 | 固体力学 |
| 其他题名 | Research on Lateral Dynamics Characteristics and Adaptive Control Strategies of EMU with Motor Active Suspension |
| 英文摘要 | 高速铁路动车组因其高运行速度、强运载能力、低能源消耗、弱环境影响以及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获得了诸多国家的重视与发展。运行速度的提升是高速动车组技术发展的重要目标。制约运行速度提升的关键问题是车辆横向动力学特性。车辆横向动力学特性与车辆悬挂装置密切相关。以补偿车辆悬挂参数为出发点的半主动、主动控制策略可以有效地改善车辆横向动力学特性。因此,研究车辆系统的横向动力学特性并提出有效的控制策略对动车组在高速下的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有研究所建立的整车系统动力学模型并未考虑电机的弹性架悬和自旋蠕滑的影响,且以往的控制策略均未考虑减振器的动态特性。 为此,本文围绕电机主动架悬动车组的横向动力学特性展开研究,旨在设计出合理的控制策略以改善车辆系统的蛇行稳定性。首先,本文基于Kalker线性轮轨滚动接触理论并考虑电机主动架悬,建立了一个考虑自旋蠕滑效应的23自由度电机主动架悬动车组整车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在Simpack平台中搭建了对应的多体动力学仿真模型。随后,通过Sobol全局敏感性分析与Pearson相关性分析方法,识别出二系横向刚度Ksy、二系横向阻尼Csy与电机横移频率fmy是影响横向稳定性与运行平稳性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电机架悬参数对线性临界速度和系统最小阻尼比的具体影响规律。同时,通过与高精度Simpack仿真模型及已有文献复现模型的对比,验证了本文所建模型在引入自旋蠕滑项后,在物理合理性与工程适用性方面具备更高的一致性。基于敏感性与相关性分析结果,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状态反馈的自适应主动控制方法,结合车辆蛇行频率的实时检测,对抗蛇行减振器的动态刚度与阻尼进行更新,并据此通过作动器输出控制力,实现对关键悬挂参数的在线优化调节。联合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控制策略不仅能显著提升车辆系统的临界速度,还能提高车辆对外界激扰的响应抑制能力,同时降低构架的横移加速度,从而有效改善电机主动架悬动车组的蛇行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文的研究为主动悬架在高速动车组中的应用提供了完整的建模流程、关键参数识别方法与控制策略设计依据,对提升高速动车组的横向动力学特性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与工程推广意义。 |
| 语种 | 中文 |
| 源URL | [http://dspace.imech.ac.cn/handle/311007/101936] ![]() |
| 专题 | 力学研究所_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张沁照. 电机主动架悬动车组横向动力学特性及其自适应控制策略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5.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力学研究所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