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黄河源区冰楔假型群的发育及其古气候意义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程捷 ; 张绪教 ; 田明中 ; 于文洋 ; 唐德翔 ; 岳建伟
刊名第四纪研究
出版日期2006
期号01页码:92-98
关键词冰楔假型 冰缘地貌 古气候 晚第四纪 黄河源 青藏高原
中文摘要在黄河源区两岸的第二级阶地砂砾层和基座中发现了两种不同形态的冰楔假型群。一种是发育在阶地砂砾石层的冰楔假型,其特点宽而浅,底部边界呈圆滑锅状,深约0.5~0.9m,宽0.8~1.4m;另一种是发育在第二级阶地基座的基岩中,以窄深倒三角状为特点,其底部尖锐,深约0.7~2.0m,宽为0.3~1.0m。前者形成于全新世中期(5.69±0.43kaB.P.,5.43±0.41kaB.P.),后者形成于末次冰期的冰消期(13.49±1.43kaB.P.)。另外,还在洪积的砂砾石层中发现了规模较大的冻融褶皱(宽3~4m),其时代晚于39.83±3.84kaB.P.,也是末次冰期的产物。根据冰楔假型的对比研究,在全新世的中期(约5.5kaB.P.前后)和冰消期,黄河源区的降温幅度达6~7℃。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全新世中期的冰楔假型形成,表明了大暖期气温的不稳定性。
公开日期2013-10-30
版本出版稿
源URL[http://ir.ipe.ac.cn/handle/122111/4397]  
专题过程工程研究所_研究所(批量导入)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程捷,张绪教,田明中,等. 黄河源区冰楔假型群的发育及其古气候意义[J]. 第四纪研究,2006(01):92-98.
APA 程捷,张绪教,田明中,于文洋,唐德翔,&岳建伟.(2006).黄河源区冰楔假型群的发育及其古气候意义.第四纪研究(01),92-98.
MLA 程捷,et al."黄河源区冰楔假型群的发育及其古气候意义".第四纪研究 .01(2006):92-98.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过程工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