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热门
连续深浮雕微光学元件研究及应用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曾红军
学位类别博士
答辩日期2000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授予地点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导师郭履容
关键词连续深浮雕微光学元件 衍射追迹模型 掩模移动 二次精密成形
中文摘要连续深浮雕微光学元件以衍射效率高、衍射色差小、折光性能强等优点而倍受重视。但由于制作技术的限制使这类新型元件的研究尚未深入。本文基于研究现状,在突破制作技术的基础上,对连续深浮雕微光学元件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本文分析了连续深雕微光学元件的光学特性,阐明了它相比于二元光学元件的优势。深入分析了元件浮雕加深后信相和振幅调制能力的新变化,基于光流体理论和标量衍射理论,提出了关于连续深浮雕微光学元件光场分布的追迹衍射模型。该模型对传统微光学模型进行了拓展,在描述连续深浮雕微光学元件的衍射特性时有着比传统模型更高的精确性。在总结和继承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我们发展了用于生成连续曝光量分布的掩模移动光刻技术。通过改进掩模移动方式、空间频率补偿和移动掩模编码技术,使掩模移动技术成为产生的曝光量分布结构复杂、分布类型多样、具备实用性的光刻技术。本文提出了将干湿法刻蚀技术相结合的连续深浮雕元件二次精密成形技术。在湿法刻蚀中,通过导出温法刻蚀的光刻胶浮雕正比表达式,指导湿法刻蚀工艺的优化,并通过元件线性面形控制,获得了多种面形良好的连续浮雕微光学元件,为干法传递提供了理想的初始元件;在干法传递的面形控制中,通过详细考察并控制反应离子刻蚀的蚀速比和各向异性比,成功地实现了连续浮雕微光学元件深度放大的线性传递,制作出了单元尺寸小于10 μm、浮雕深度超过20 μm、面形畸变小、类型多样的连续深浮雕微光学元件,为它们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技术准备。论文对连续深浮雕微光学元件的广泛应用进行了探讨。我们重点讨论了它在定向反射中的应用,测试表明,连续深浮雕角椎反射镜阵列在±65°范围内有明显的溯源反射效果、反射能量比普通微球面反射镜阵列更为集中。文章还探讨了连续浮雕微光学元件在立体显示、波前探测和半导体激光束整形方面的应用,这些应用集中展示了连续深浮雕微光学元件难以替代的优越性,同时也体现了本文提出的制作技术的独特优点。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3-11-19
页码104
源URL[http://ir.ioe.ac.cn/handle/181551/37]  
专题光电技术研究所_光电技术研究所博硕士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曾红军. 连续深浮雕微光学元件研究及应用[D].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2000.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光电技术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