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适用于原子光刻的驻波原子透镜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陈元培
学位类别硕士
答辩日期2003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授予地点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导师李展
关键词原子光刻 驻波透镜 原子束 分辫率
中文摘要原子光刻是20世纪90年代初为适应微电子器件纳米级超微细化的需求而出现的一项全新的微细加工技术,它产生的科学背景是已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激光冷却、捕陷和操纵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在光刻中使用激光形成的驻波透镜代替传统的光刻物镜来聚焦原子束使基底"感光"。由于原子的物质波波长远短于可见光或紫外光波的波长,而且还具有并行沉积的特点,因此在大大提高光刻分辨率的同时还有较高的生产效率。但由于原子光刻技术的研究刚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理论上还是技术上都没有得到系统的研究。而且在国际范围内仍属于应用基础研究,至今尚未进入实际应用阶段。在国内,这项研究在理论分析和计算机模拟,尤其是在实验上仍有不少的研究工作要做。本文即在这种背景下针对适用于原子光刻的激光驻波透镜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进行深入系统地研究。论文首先在回顾光刻技术的发展历程基础上,对原子光刻技术的出现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从激光与原子相互作用的基本理论出发,对适用于驻波透镜的原子束形成及物理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激光驻波透镜的形成原理和方法,分析了原子透镜基本特性参数和可能得到的聚焦效果。通过厚透镜近似下原子动力学行为的计算机模拟,着重研究了原子透镜各种像差对原子束聚焦沉积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应用原子在透镜中的"沟道化"效应来降低原子聚焦对实验参数的敏感程度,提高原子在驻波透镜中的聚焦沉积效果。在实验研究方面,自行设计和建立了一套驻波透镜聚焦原子束的实验系统,主要包括超高真空系统、高温原子束源系统、特定频率的单频激光光源及光刻样品ccD观察系统等,对上述基本单元的设计要点进青了分析论述,并对各基本单元进行了实验,获得较好的实验结果。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3-11-19
页码63
源URL[http://ir.ioe.ac.cn/handle/181551/82]  
专题光电技术研究所_光电技术研究所博硕士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陈元培. 适用于原子光刻的驻波原子透镜研究[D].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2003.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光电技术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