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碳酸酯及其共混物微孔发泡行为的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 | 杨勇 |
学位类别 | 硕士 |
答辩日期 | 2010-05-30 |
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
授予地点 | 北京 |
导师 | 郑文革 |
关键词 | 聚碳酸酯 共混形态 微孔发泡 泡孔成核和生长 |
中文摘要 | 微孔发泡聚合物具有优异的的综合性能而且符合当前绿色环保的要求而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研究。近些年来,人们对纯聚合物微孔发泡过程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而对共混聚合物微孔发泡的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对共混聚合物在发泡过程中的泡孔成核及生长的过程并未完全认识和掌握。 本文采用间歇发泡的方法,首先研究了发泡温度、发泡时间、饱和压力和饱和温度等发泡参数对聚碳酸酯(PC)泡孔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发泡温度的升高,泡孔的尺寸增加,泡孔密度先增加后减小;随着发泡时间的延长,泡孔的尺寸增加,泡孔密度减小;随着饱和压力的升高,泡孔的尺寸减小,泡孔密度增加;随着饱和温度的升高,泡孔的尺寸增加,泡孔密度减小。 本文还分别以PC/聚苯乙烯(PS)和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共混聚合物为发泡基体,测量了CO2在PC/PS共混物中的溶解度及平衡吸附时间;同时还研究了PC/PS和PC/PMMA共混物发泡过程中泡孔成核和生长过程,结果发现,泡孔首先在共混物中玻璃化转变温度(Tg)较低的一相成核并生长;最后还研究了共混物形态和发泡温度对最终获得共混物泡孔直径和泡孔密度的影响,结果发现,共混物的形态和发泡温度对获得的共混物泡孔形态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可以通过控制共混物的形态和发泡温度来设计泡孔的结构。 |
语种 | 中文 |
公开日期 | 2010-07-21 |
源URL | [http://ir.nimte.ac.cn/handle/174433/521] ![]() |
专题 | 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_硕/博士论文成果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杨勇. 聚碳酸酯及其共混物微孔发泡行为的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0.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