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蚀泥沙研究的(137)Cs核示踪技术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张信宝![]() |
刊名 | 中国科学 D 辑: 地球科学
![]() |
出版日期 | 2007 |
卷号 | 37期号:3页码:405~410 |
关键词 | 黄土丘陵区 小流域 坝库沉积 137Cs 示踪技术产沙量 |
合作状况 | 其它 |
中文摘要 | 根据泥沙的137Cs 和黏粒含量变化, 厚28.12 m 的云台山沟坝库沉积剖面, 区分出44 次洪水沉积旋迴. 剖面中部旋迴27 的137Cs 含量最高, 加权平均值12.65 Bq·kg−1, 为1963 年沉积;向上、向下137Cs 含量逐渐降低, 次顶部旋迴2.15 Bq·kg−1, 底部旋迴0.92 Bq·kg−1. 通过坝库修建、运行历史, 旋迴泥沙137Cs 含量的变化, 次洪水产沙量和降水资料的对比分析, 确定了这些洪水沉积旋迴的对应暴雨. 云台山沟1960~1970 年期间, 共发生产沙洪水44 次, 产沙2.36×106 m3.年产沙次数1~10 次不等, 1961~1964 年为多雨年份, 秋季降水多, 年产沙洪水7~10 次; 1960,1965~1969 和1970 年为少雨年份, 每年仅1~3 次洪水. 年均产沙模数1.29×104 t·km−2·a−1, 略高于甘谷驿水文站以上的延河上游的同期产沙模数1.11×104 t·km−2·a−1, 略低于相邻的纸坊沟1980年前的实测产沙模数1.40×104 t·km−2·a−1 . 年产沙模数和汛期降水量(6~9 月)相关较好. |
资助信息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批准号: KZCX3-SW42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 90502002, 40271015);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编号:2003CB415202);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批准号: B105101-109);国际原子能机构(批准号: 12322/RO)资助 |
语种 | 中文 |
公开日期 | 2010-11-08 |
源URL | [http://ir.imde.ac.cn/handle/131551/2453] ![]() |
专题 | 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_成都山地所知识仓储(2009年以前) 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_山地表生过程与生态调控重点实验室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张信宝. 侵蚀泥沙研究的(137)Cs核示踪技术[J]. 中国科学 D 辑: 地球科学,2007,37(3):405~410. |
APA | 张信宝.(2007).侵蚀泥沙研究的(137)Cs核示踪技术.中国科学 D 辑: 地球科学,37(3),405~410. |
MLA | 张信宝."侵蚀泥沙研究的(137)Cs核示踪技术".中国科学 D 辑: 地球科学 37.3(2007):405~410.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