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上游暗针叶林生态系统蒸散计算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余新晓1; 程根伟2![]() |
刊名 | 水土保持学报
![]() |
出版日期 | 2002 |
卷号 | 16期号:5页码:长江上游; 暗针叶林生态系统; 蒸散; |
关键词 | 长江上游 暗针叶林生态系统 蒸散 |
ISSN号 | 1009-2242 |
通讯作者 | 余新晓 |
合作状况 | 国内 |
中文摘要 | 利用修正参数后的 Penman- Monteith修正式对长江上游暗针叶林生态系统蒸散的计算结果表明 :该区日蒸散变化过程为单峰型 ,峰值出现在一天中的 13:00~ 14:00 ,可达到 0.26 mm /h。该暗针叶林生态系统蒸散较小 ,而且常年变动不大 ,多年年均蒸散量仅为 333.9mm。主导该区蒸散的控制因子是太阳有效辐射和大气温度;系统蒸散的年变化进程与水面蒸发实际观测趋势一致。 |
学科主题 | S715.4 |
收录类别 | 北大中文核心 |
资助信息 | 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 (39930130 );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2000002209) |
语种 | 中文 |
公开日期 | 2011-04-15 |
源URL | [http://ir.imde.ac.cn/handle/131551/3014] ![]() |
专题 | 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_成都山地所知识仓储(2009年以前) 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_山地表生过程与生态调控重点实验室 |
作者单位 | 1.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余新晓,程根伟,赵玉涛,等. 长江上游暗针叶林生态系统蒸散计算[J]. 水土保持学报,2002,16(5):长江上游; 暗针叶林生态系统; 蒸散;. |
APA | 余新晓,程根伟,赵玉涛,周杨明,&牛健植.(2002).长江上游暗针叶林生态系统蒸散计算.水土保持学报,16(5),长江上游; 暗针叶林生态系统; 蒸散;. |
MLA | 余新晓,et al."长江上游暗针叶林生态系统蒸散计算".水土保持学报 16.5(2002):长江上游; 暗针叶林生态系统; 蒸散;.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