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中国海南部末次冰期以来孢粉记录及其气候意义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 | 李逊 |
学位类别 | 硕士 |
答辩日期 | 1997 |
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
授予地点 | 成都 |
导师 | 钟祥浩 ; 孙湘君 |
关键词 | 末次冰期 古植被 气候变化 南海南部 |
学位专业 | 自然地理学 |
中文摘要 | 该研究对位于南海南部的17964柱状样(6°9.5'N,112°12.8'E,水深1556m)的孢粉记录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获得了该地区近26,000年以来的植被和气候变化的框架性的认识,这在有关这一区域末次冰期以来植被变化历史的研究方面尚属首次.研究发现,末次冰期以来南海南部热带地区植被组合表现出极为频繁的波动,这种状态一直延续到全新世中期,直到5.2KaBP之后,植被面貌才渐趋稳定. |
英文摘要 | 该研究对位于南海南部的17964柱状样(6°9.5'N,112°12.8'E,水深1556m)的孢粉记录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获得了该地区近26,000年以来的植被和气候变化的框架性的认识,这在有关这一区域末次冰期以来植被变化历史的研究方面尚属首次.研究发现,末次冰期以来南海南部热带地区植被组合表现出极为频繁的波动,这种状态一直延续到全新世中期,直到5.2KaBP之后,植被面貌才渐趋稳定. |
语种 | 中文 |
公开日期 | 2010-10-08 |
源URL | [http://ir.imde.ac.cn/handle/131551/2057] ![]() |
专题 | 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_成都山地所知识仓储(2009年以前)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李逊. 南中国海南部末次冰期以来孢粉记录及其气候意义[D]. 成都.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1997.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