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易贡藏布流域山地灾害对川藏公路整改工程的影响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马东涛
学位类别博士
答辩日期2006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崔鹏
关键词易贡藏布
学位专业自然地理学
中文摘要位于雅鲁藏布江大拐弯暖湿水汽大通道北端、念青唐古拉南坡、藏东南深切峡谷区的易贡藏布流域,受复杂的地质、地貌、气候、新构造运动以及高原环境的影响,滑坡、崩塌、泥石流、雪崩和共同作用相互叠加形成的复合型灾害链堵河形成溃决洪水等山地灾害频繁发生,对下游川藏公路及周围环境造成严重危害。本研究在遥感解译判识、野外实地调查、测量、采样与室内试验、分析、计算的基础上,对流域各类山地灾害的分布、成因机理、发展趋势及对公路的危害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揭示了该流域山地灾害的基本规律。研究发现,历史上易贡藏布1902年和2000年两次特大洪水均是扎木弄巴沟泥石流及冰雪崩-滑坡-泥石流-碎屑流堵断易贡藏布成湖溃决后造成的。易贡藏布流域山地灾害对川藏公路的危害,即可认为是扎木弄巴沟对川藏公路的危害。通过雪崩动力学分析计算认为,引起2000年4月9日扎木弄巴特大雪崩-滑坡-泥石流-碎屑流灾害链的雪崩为一速度高达85 m/s、冲击力高达9.34Mpa、体积达7 330 400 m3的高速、高冲击力、特大型雪崩。2000年6月10日易贡湖溃决洪水洪峰通过原通麦大桥时的流量达12.4万m3/s,水位达52 m。通过对易贡藏布下游河口段和帕隆藏布通麦以下共10个过流断面的测量和计算,研究了两河河床的冲淤变化规律。易贡湖溃决之后,扎木弄巴泥石流下切沟床松散堆积物形成新的沟槽,预计未来10~20年该沟每年暴发多次小规模泥石流,泥石流扇地将进一步扩大、加高,并最终形成一个卡口,阻碍易贡藏布下泄,逐渐形成一个新的易贡湖。未来扎木弄巴堵河后,将可能出现3种情况:一是人工开挖排洪道工程及时,在短期内完成,不发生溃坝事件,湖水顺利排泄,对川藏公路不造成破坏;二是人工开挖排洪道在堵河后一月内完成,这时湖面积约为44 km2,蓄水量10.65亿m3,平均水深24 m,但排水时发生溃决,计算的溃决洪峰流量为37 621 m3/s;三是在人工导流明渠未完成或未施工的情况下,堆石坝瞬间全部垮坝,形成与1902年、2000年类似的特大规模溃决洪水,该类灾害人类工程目前尚难以抗拒,故将对沿线公路、桥梁产生毁灭性的破坏。根据川藏公路通麦至迫龙段整治改建工程原则,在深入研究流域特大溃决洪水灾害的基础上,结合易贡藏布通麦大桥段河床冲淤变化以及周围地形,提出了易贡藏布河口段及培龙沟泥石流的优化的比选推荐整治改建方案和工程措施类型,以及相应断面尺寸如桥跨、桥高,溃决洪水的峰值流量、流速、水头高度等设计参数等。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0-10-09
源URL[http://ir.imde.ac.cn/handle/131551/2061]  
专题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_成都山地所知识仓储(2009年以前)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马东涛. 易贡藏布流域山地灾害对川藏公路整改工程的影响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2006.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