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第三章 土壤微形态学的发展及我国研究现状

文献类型:专著章节/文集论文

作者贺秀斌
专著(文集)名中国土壤科学的现状与展望
其他责任者中国土壤学会
出版日期2007-07
出版者河海大学出版社 ; 河海大学出版社
出版地天津市 ; 天津市
出处页码51-73
关键词土壤微形态学 土壤学 土壤微形态学 土壤学
出版者河海大学出版社 ; 河海大学出版社
出版地天津市 ; 天津市
关键词土壤微形态学 土壤学 土壤微形态学 土壤学
中文摘要土壤微形态学创立于20 世纪30 年代, 是土壤学最年轻的分支学科之一。土壤微形态学主要是应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研究土壤的原状微观形态, 包括土壤骨骼颗粒、细粒物质(基质)、土壤形成物等的形态, 以及研究土壤各类颗粒的组配和空间分
布、形态、结构, 并分析微观形态的发生和形成机制的一门学科。经过近70 年的发展, 土壤微形态学从基本概念形成, 研究层次结构和系统的完善, 研究技术方法的改进, 到在土壤学各分支学科以至其他相关学科中广泛应用等方面, 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并为土壤学科和相关学科研究的发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黄瑞采, 1979 ; 曹升赓, 1980, 1989) 。
我国从20 世纪60 年代初才开展土壤微形态学研究, 比国外晚了近30 年。同时又受到政治运动干扰, 所以我国土壤微形态学研究的现状是起步晚、发展慢、队伍小、成果少, 很不适应我国土壤科学发展的形势和作为土壤科学研究大国的形象(何毓蓉,1987) 。
在土壤微形态学创立70 周年(2 0 0 8 年)之际, 第13 届国际土壤微形态学大会已选在我国成都市召开。这将是对我国土壤微形态学研究有力的促进。我国应当在土壤微形态学研究上有所作为, 奋发努力, 取得新的成果, 以在国际土壤微形态学术会上交流, 并为我国在该学术领域赢得应有的声誉。
本文仅从作者的认识水平上, 对土壤微形态学的发端、基本概念、发展简况和我国土壤微形态学研究的现状和进展作一简要述评。
语种中文
源URL[http://ir.imde.ac.cn/handle/131551/5634]  
专题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_成都山地所知识仓储(2009年以前)
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_山地表生过程与生态调控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贺秀斌. 第三章 土壤微形态学的发展及我国研究现状. 中国土壤科学的现状与展望. 天津市, 天津市:河海大学出版社, 河海大学出版社,2007:51-73.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