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长江镇江段不同生境类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研究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彭增辉 ; 何雪宝 ; 冯伟松 ; 崔永德
刊名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出版日期2013
期号4页码:433-438
中文摘要2010年3~12月在长江镇江段进行4次采样共采集到底栖动物26种,隶属于7科21属,其中水栖寡毛类2科7属12种,多毛类1科1属种,软体动物2科4属4种,水生昆虫2科9属9种。长江镇江段共有4个优势种:厚唇嫩丝蚓(Teneridrilus mastix)、苏氏尾鳃蚓(Branchiura sowerbyi)、多鳃齿吻沙蚕(Nephthys polybranchia)和长足摇蚊(Tanypus sp.)。底栖动物平均栖息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74ind./m2和0.2g/m2。各种生境类型中,保护区的底栖动物密度和生物量相对较高,北湖次之,主航道最低。同时存在着季节变动,密度以春夏较高,秋冬较低,生物量以春秋较高,冬夏较低。各季度功能摄食类群密度相对丰度以直接收集者所占比例较高,滤食收集者次之。比较长江下游各江段,底栖动物群落有较大差异:密度最高值出现在扬中段,最低值出现在镇江段;生物量最高值出现在江阴段,最低值出现在镇江段;而种类数在镇江段和扬中段较高,江阴段较低。
收录类别CSCD
语种中文
CSCD记录号CSCD:4817785
公开日期2014-01-22
源URL[http://ir.ihb.ac.cn/handle/342005/19686]  
专题水生生物研究所_淡水生态学研究中心_期刊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彭增辉,何雪宝,冯伟松,等. 长江镇江段不同生境类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3(4):433-438.
APA 彭增辉,何雪宝,冯伟松,&崔永德.(2013).长江镇江段不同生境类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研究.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4),433-438.
MLA 彭增辉,et al."长江镇江段不同生境类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研究".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4(2013):433-438.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水生生物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