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氟磷嗪润滑剂的设计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 | 朱佳媚 |
学位类别 | 博士 |
答辩日期 | 2004-06-27 |
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
导师 | 刘维民 |
关键词 | 高性能合成润滑剂 含氟化合物 磷嗪 摩擦学性能 High-performance synthetic lubricants Phosphazene F-containing compound Tribological properties |
学位专业 | 物理化学 |
中文摘要 | 评价了含氟烃、氟代二酮、含氟酯的化学结构同其摩擦学行为之间的内在联系,设计合成了3个系列的含氟磷嗪润滑剂,并着重研究了其热稳定性同摩擦学性能的相关性,取得了以下主要结论: 1.在烃、二酮和酯类化合物分子中引入氟元素均能显著改善其作为钢/钢摩擦副润滑剂的摩擦学性能;3类含氟油的摩擦学行为同其分子结构密切相关。 2.合成的桥联环三磷嗪润滑剂的热稳定性和抗磨性能明显优于环三磷嗪X-1P。桥联环三磷嗪添加剂可以显著提高全氟聚醚和季戊四醇酯基础油的摩擦学性能和承载能力。 3.含咪唑杂环磷嗪润滑剂对钢/钢摩擦副具有良好的润滑及防护作用,其原因在于该类润滑剂可在摩擦副接触表面生成由含氮有机化合物和氟化物构成的物理吸附膜以及由磷酸铁等构成的化学反应膜。 4.线性低聚磷嗪衍生物的热稳定性和摩擦学性能同侧链取代基团(烷基、芳基)或金属离子种类及性质密切相关。随着金属离子半径的增加,金属氯化物封端衍生物的抗磨性能呈现增强趋势,但Fe盐例外。 5.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结果表明,各类磷嗪润滑剂对钢/钢摩擦副的润滑机制存在明显差异。环状三聚磷嗪形成的复合边界润滑膜中的氟化亚铁是决定润滑性能的关键;线性低聚磷嗪在摩擦过程中形成了以有机氟化物为主的物理-化学吸附膜;金属氯化物封端线性低聚磷嗪则在金属表面形成由C、O、F、N以及磷酸铁等构成的保护膜。 6. 同干摩擦下相比,磷嗪润滑剂能大幅度降低Si3N4/Sialon摩擦副的摩擦与磨损。 |
学科主题 | 材料化学 |
公开日期 | 2014-04-14 |
源URL | [http://210.77.64.217/handle/362003/5495] ![]() |
专题 | 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_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朱佳媚. 含氟磷嗪润滑剂的设计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4.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