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羊栖菜分类地位及铜藻和羊栖菜种群遗传的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于深辉
学位类别博士
答辩日期2012-05-19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导师段德麟
关键词羊栖菜 铜藻 分类 种群遗传
学位专业海洋生物学
中文摘要本论文采用线粒体编码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1(cox1)、叶绿体编码的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Rubisco大亚基(rbcL)、核基因组的核糖体ribosomal DNA的内转录间隔区ITS1+5.8S+ITS2 rDNA三种序列,研究了我国10种马尾藻和1种喇叭藻的分子分类及进化地位,通过比对分析此33条序列及NCBI上其他马尾藻的相关序列,构建了分子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羊栖菜应放到马尾藻属反曲叶亚属中,本研究也对其他马尾藻的分类地位进行了分析,所得结果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使用ISSR和SRAP两种分子标记方法,研究我国沿海9个铜藻和9个羊栖菜野生种群的遗传结构。所得结果表明,铜藻的种群位点多态性P %分别为99.44%和100.00%,遗传多样性H分别为0.1067-0.1985和0.1003-0.1532,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0.1569-0.2907和0.1480-0.2188。基因差异分化指数GST(0.6538, 0.7182)和低的基因流(Nm, 0.2648, 0.1962)表明种群间存在高的遗传分化。当把荣成种群RC去除后,遗传距离和固定指数FST矩阵与地理分布表现出很高的相关性,表明铜藻种群的遗传分化符合IBD模型。 对羊栖菜的种群遗传分析表明,采用2种标记方法所得位点多态性P %分别为99.61%和99.71%,遗传多样性H的平均值分别为0.1519和0.1624,Shannon多样性指数I平均值为0.2248和0.2400。使用UPGMA构建的树状图显示9个种群聚合为两个大的分枝。基因差异分化指数GST(0.5955,0.5486)表示种群间存在高的分化变异,可能是由于外界的干扰和低的基因流的限制。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4-08-08
源URL[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7744]  
专题海洋研究所_实验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于深辉. 羊栖菜分类地位及铜藻和羊栖菜种群遗传的研究[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2.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海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