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中国明对虾凋亡基因caspase的克隆、表达及功能的初步分析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宋光年
学位类别硕士
答辩日期2010-05-01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导师相建海
关键词中国明对虾 Caspase基因克隆 WSSV攻毒 实时定量PCR分析 RNAi 流式细胞仪
学位专业海洋生物学
中文摘要对虾是最重要的海水养殖产品之一,但是对虾病害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给水产养殖和沿海农村经济造成了重大损失。自1993年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爆发以来,中国明对虾的养殖一直一蹶不振,白斑病毒已成为危害对虾养殖的最主要病原。因此,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加强对对虾的非特异性免疫系统的研究,从而在此基础上探索对虾病害防治的新途径。本论文根据其他无脊椎动物中caspase基因的保守氨基酸序列设计简并引物,从中国明对虾血细胞cDNA中克隆到了caspase基因片段,命名为FcCasp。 FcCasp的cDNA含有954个核苷酸,编码317个氨基酸,FcCasp蛋白的预测分子量为35592.8 Da,理论等电点为5.37。通过功能域分析发现FcCasp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中含有一个caspase家族典型的QACRG五肽保守序列(定位在190-194位氨基酸)。P20大亚基定位在67-196位氨基酸,P10小亚基定位在218-317位氨基酸。分析了FcCasp在血细胞、淋巴器官、肠和肝胰脏等7个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组织表达结果表明FcCasp在血细胞、肝胰脏和淋巴器官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组织,而淋巴器官和血细胞是对虾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两个组织,由此可以推测中国明对虾中的FcCasp可能与免疫关系密切。本论文还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WSSV病毒刺激后,对虾肝胰脏中FcCasp基因的转录水平进行了研究。用WSSV病毒刺激后,在不同时间提取对虾肝胰腺总RNA,进行Real-time PCR分析,结果发现FcCasp基因在病毒刺激后有上调表达,这说明FcCasp对WSSV病毒刺激产生了应答,提示FcCasp基因可能参与中国明对虾的先天免疫防御,并与细胞凋亡相关。为了进一步了解 FcCasp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采用RNAi技术抑制FcCasp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当FcCasp基因的转录表达受到抑制时,对虾的血细胞凋亡也受到抑制,这说明FcCasp基因直接参与细胞凋亡。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4-08-08
源URL[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7820]  
专题海洋研究所_实验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宋光年. 中国明对虾凋亡基因caspase的克隆、表达及功能的初步分析[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0.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海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