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萨氏海鞘多肽CS5931抗血管生成活性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 | 刘格 |
学位类别 | 硕士 |
答辩日期 | 2014-05 |
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
授予地点 | 北京 |
导师 | 林秀坤 |
关键词 | 重组多肽CS5931 抗血管生成 斑马鱼 HUVECs VEGF MMPs |
学位专业 | 海洋药物学 |
中文摘要 | CS5931是从萨氏海鞘 (Ciona Savignyi) 中分离得到的一种新型多肽,其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分子量为5931Da。重组多肽CS5931是通过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重组表达的,其同样也具有强烈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新生血管生成是肿瘤发生和发展的必要过程和重要因素,因此抗新生血管生成已经成为了一种有效的肿瘤治疗策略,新生血管抑制剂也成为了拥有巨大应用前景的抗肿瘤药物。本实验旨在通过HUVEC (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 内皮细胞和斑马鱼胚胎模型来研究重组多肽CS5931在体外和体内的抗血管生成活性,同时也进一步探讨其潜在可能的分子机制,以阐明重组多肽CS5931抗血管生成的作用机制。 为了研究CS5931抗血管生成的作用机制,我们研究了CS5931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 的抑制作用。用不同浓度的CS5931处理HUVEC内皮细胞,结果表明CS5931能够显著抑制与血管生成相关的HUVEC内皮细胞的功能,包括抑制HUVEC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和管腔的形成,并且这些抑制作用都具有浓度依赖性关系。我们还研究了CS5931处理HUVEC内皮细胞之后,内皮细胞VEG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和MMP-2/-9 (Matrix Metalloproleinase-2/-9) 在蛋白表达和基因转录水平上的变化。结果表明,HUVEC内皮细胞经过CS5931处理24 h后,VEGF的蛋白表达明显被抑制,而VEGF 的mRNA量没有发生显著变化;内皮细胞分泌的MMPs (MMP-2/9) 在蛋白和mRNA水平上的表达都受到了抑制作用;而且这些抑制作用也呈现浓度依赖性关系。 此外,我们还用不同浓度的重组多肽CS5931处理斑马鱼胚胎,结果表明,重组多肽CS5931处理48 h后的斑马鱼胚胎出现了明显的心包水肿、心跳无力、血流速度变慢等现象;血管染色发现,重组多肽CS5931处理48 h后,斑马鱼胚胎的肠下静脉 (Subintestinal Vessels, SIVs) 的形成受到显著的抑制,并且随着重组多肽CS5931处理浓度的增加,对肠下静脉 (SIVs) 形成的抑制作用也愈显著。上述结果说明,CS5931可以抑制新生血管生成。 本研究证实,重组多肽CS5931具有良好的体内外抗血管生成活性,多肽的抗血管生成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VEGF 和MMPs (MMP-2/9) 的表达实现的。CS5931由于具有分子量小、已实现基因工程表达等优点,具有开发成抗肿瘤药物的良好前景。 |
语种 | 中文 |
公开日期 | 2014-08-11 |
源URL | [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8021] ![]() |
专题 | 海洋研究所_实验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刘格. 重组萨氏海鞘多肽CS5931抗血管生成活性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4.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海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