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富含岩藻黄素的微藻藻种的筛选及其中试培养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臧正蓉
学位类别硕士
答辩日期2014-05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王广策 ; 邝继鲜
关键词18S rDNA 三角褐指藻 球等鞭金藻 岩藻黄素 絮凝
学位专业生物工程
中文摘要    首先,从我国海南省三亚、万宁等地,分别在不同季节的各种淡水、海水和土壤中采集藻类,然后用显微操作系统挑取单个藻细胞的方法进行筛选,并对纯化藻株的18S rDNA 进行分析,从而鉴定藻种,从筛选出的藻种中选取两株藻: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和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进行研究。
    其次,分别进行温度、光照强度和光质对三角褐指藻和球等鞭金藻的影响实验,每种条件分别做三个平行。以正常培养的三角褐指藻和球等鞭金藻作对照,分别设置不同的温度条件(三角褐指藻20℃、25℃、30℃;球等鞭金藻30℃、33℃、36℃、38℃)、不同的光照强度(三角褐指藻160 μmol·m–2·s–1、90 μmol·m–2·s–1、50μmol·m–2·s–1;球等鞭金藻490 μmol·m–2·s–1、440 μmol·m–2·s–1、180 μmol·m–2·s–1、90 μmol·m–2·s–1)和光质条件(红光(647-700 nm)、蓝光(470-475 nm)、绿光(491-574nm)),进行实验。实验结果显示25℃、90 μmol·m–2·s–1、红光的生长条件,可促进三角褐指藻的生长和提高三角褐指藻的岩藻黄素含量,同时,30℃、90μmol·m–2·s–1 和绿光条件,可促进球等鞭金藻的生长和提高岩藻黄素的含量。
    然后,研究了球等鞭金藻的脂肪酸组成,并且为了提高微藻的收集效率,研究了四种不同的絮凝剂(氯化铁FC、硫酸铝AS、硫酸铝钾APS、聚合氯化铝PAC)对球等鞭金藻的生长和岩藻黄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用四种絮凝剂处理后的球等鞭金藻仍可继续生长,其中,FC、AS 处理的球等鞭金藻生物量低于正常培养的球等鞭金藻,而APS、PAC 处理的球等鞭金藻生物量高于正常培养的球等鞭金藻,且PAC 处理的球等鞭金藻生物量最高。与正常培养的球等鞭金藻相比,四种絮凝剂处理的球等鞭金藻的光合活性和岩藻黄素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FC 处理的球等鞭金藻光合活性最高,APS 处理的球等鞭金藻岩藻黄素含量最高,PAC 处理的球等鞭金藻岩藻黄素含量次之。
    最后,为了实现岩藻黄素的工业化生产,在海南万宁养殖场内进行三角褐指藻和球等鞭金藻的中试培养,结果表明,三角褐指藻在室外条件下难以存活,而球等鞭金藻可在室外条件下正常生长,并可利用絮凝沉降的方法进行收集,说明球等鞭金藻的中试培养方便可行,球等鞭金藻可作为提取岩藻黄素的原料,为岩藻黄素的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4-08-11
源URL[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8046]  
专题海洋研究所_实验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臧正蓉. 富含岩藻黄素的微藻藻种的筛选及其中试培养[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4.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海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