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水产动物肉质风味改良技术及相关候选基因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蒋克勇
学位类别博士
答辩日期2012-05-21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导师王雷
关键词水产动物 肉质风味 改良 腺苷一磷酸脱氨酶1 脂蛋白酯酶
学位专业水产养殖
中文摘要本研究针对水产品肉质风味下降这一现实问题,首先,采用营养学调控手段和高效添加剂使用策略来改善水产动物的品质,提高其肌肉出肉率和蛋白质含量,增加其呈味氨基酸含量;降低脂肪含量,改变脂肪酸组成和比例,提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提高肌肉主要鲜味物质IMP的含量;综合改善养殖水产品的色泽、口感和风味等,初步建立了水产动物肉质风味改良的技术方法。其次,采用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利用RT-PCR和RACE等技术,克隆与牙鲆肌肉IMP和IMF形成密切相关的AMPD1基因和LPL基因,采用Real Time PCR技术,研究基因在牙鲆生长发育阶段的表达时向性,组织特异性,表达丰度等;以及结合HPLC法测定IMP含量,索式抽提法测定IMF含量和组织相关酶活;从分子水平探索基因表达与酶活、风味物质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主要结果如下: 实验组罗非鱼肌肉呈味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1.4-1.7%;实验组罗非鱼肌肉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相比对照组提高明显,其中EPA+DHA含量显著提高,EPA含量提高2倍以上,∑n-3/∑n-6比例比对照组也有明显提高;而实验组罗非鱼肌肉主要鲜味物质IM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提高达5-10倍以上。实验组凡纳滨对虾肌肉中必需氨基酸总量相对于对照组提高不明显,而鲜味氨基酸总量提高明显,其中Asp,Glu和Gly显著提升;实验组凡纳滨对虾肌肉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相比对照组提高显著, EPA+DHA含量显著提高,∑n-3/∑n-6比例差异不明显;实验组凡纳滨对虾肌肉主要鲜味物质IMP含量比对照组提高3倍以上。通过感官评定,肉质风味改良组水产动物的体形、体表色泽、肌肉口感、致密度、鲜度和气味等指标相比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本研究首次克隆到与牙鲆IMP和IMF代谢相关的2个基因,从牙鲆肌肉中克隆得到AMPD1基因(Genebank登录号:JF323023.1),其cDNA全长2526bp,开放阅读框(ORF)长2211bp,编码736个氨基酸;从牙鲆肝脏中克隆得到LPL基因(Genebank登录号:HQ850701.1),其cDNA全长2003bp, ORF长1645bp,编码514个氨基酸。牙鲆9种组织的RT-PCR结果表明,AMPD1特异性高效在肌肉中表达,在其余组织中不表达,属于M型AMP脱氨酶;qRT-PCR分析表明LPL在牙鲆各组织中普遍表达,在腹腔肠系膜组织、肝脏和肾脏中表达丰度最高,在其余组织中表达较低。牙鲆成鱼(750±40g)肌肉AMPD1基因表达量明显高于幼鱼(7.5±2g)(p<0.05);成鱼肌肉IMP含量(3.35±0.21mg/g)也明显高于幼鱼(1.08±0.04 mg/g)(p<0.05),肌肉AMPD1基因表达和IMP含量之间表现正相关,揭示AMPD1基因对IMP形成的重要调控作用。推测LPL基因可能不是鱼类IMF形成的唯一主效基因,可能更多的是参与调控鱼类肝脏中脂肪的蓄积和分配。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4-08-08
源URL[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7719]  
专题海洋研究所_海洋生物技术研发中心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蒋克勇. 水产动物肉质风味改良技术及相关候选基因研究[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2.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海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