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图像技术的黄东海浮游动物优势种群体型-生物量转换关系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 | 冯秋园 |
学位类别 | 硕士 |
答辩日期 | 2013-04 |
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
导师 | 孙晓霞 |
关键词 | zooscan 浮游动物 胶州湾 黄海 东海 体型 生物量 体型-生物量关系 |
学位专业 | 海洋生态学 |
中文摘要 | 本文以ZooScan技术为依托,采用图像分析手段,对几种常见的保存方法对浮游动物体型和生物量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对胶州湾、黄东海等中国近海典型的海域生态系统的优势浮游动物种类的体型-生物量转换关系进行了研究,并与国内外相关资料进行了比较分析,主要结果如下:5%甲醛、-20℃冰冻和液氮几种常用的保存方法对浮游动物的体型和生物量有不同的影响,同种保存方法对中华哲水蚤和强壮箭虫两种不同浮游动物的体型和生物量有不同的影响。浮游动物的体长在保存条件下变化最稳定,其次是面积。甲醛保存条件下体长变化幅度最小,冰冻和液氮保存条件下面积变化幅度最小。甲醛对浮游动物的生物量影响最大,其次是液氮,最后是冰冻。甲壳类的中华哲水蚤相较于胶质类的强壮箭虫,其体型和生物量在各种保存条件下变化较小。建立了典型海湾生态系统-胶州湾、黄海和东海等不同海域的优势浮游动物种类,中华哲水蚤、强壮箭虫、拿卡箭虫、细长脚??、太平洋磷虾、小型磷虾、小水母和仔稚鱼的5%甲醛保存样品的体型-生物量方程和中华哲水蚤、强壮箭虫、细长脚??新鲜样品的体型-生物量方程。研究结果显示,浮游动物的体长、面积和体积等体型参数与浮游动物的鲜重、湿重、干重和C、N含量等生物量指标有很好的相关关系。经过统计分析发现,同种浮游动物其新鲜样品和5%甲醛保存样品的体型-生物量方程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海域的同种浮游动物其体型-生物量方程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对胶州湾、黄海和东海实验数据的综合分析,胶州湾和黄海的强壮箭虫可以用一个统一的体型-生物量方程表示,但是上述两个海区强壮箭虫的体型-生物量方程和东海的拿卡箭虫的体型-生物量关系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不能用一个统一的方程表示。而其他来自不同海区的同一浮游动物种类和以及来自不同海区的磷虾均可以建立统一的体型-生物量方程。不同海域同种浮游动物体型-生物量方程的差异与不同海域的温盐等理化环境和饵料的差异有关。通过分析浮游动物保存后的体型-生物量变化,建立中国近海海域优势浮游动物种类的体型-生物量方程,为大时空尺度上准确估算浮游动物的生物量变化提供了基础。 |
语种 | 中文 |
公开日期 | 2014-08-08 |
源URL | [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7994] ![]() |
专题 | 海洋研究所_胶州湾海洋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研究站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冯秋园. 基于图像技术的黄东海浮游动物优势种群体型-生物量转换关系研究[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3.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海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