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旱塬不同水分管理模式对旱作春玉米土壤温度的影响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朱琳 ; 刘毅 ; 徐洪敏 ; 陈新平 ; 李世清 |
刊名 | 中国农业科学
![]() |
出版日期 | 2009 |
期号 | 12页码:4396-4402 |
关键词 | 春玉米 水分管理模式 土壤温度 土壤积温 黄土旱塬 |
合作状况 | 其它 |
中文摘要 | 基于春玉米生长季土壤温度动态观测资料,研究黄土高原南部旱作区不同水分管理模式对春玉米(Zeamays)农田土壤温度动态变化和玉米生育期土壤积温(>10℃)的影响,其结果对理解不同水分管理模式对玉米生长影响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方法】以沈单10为供试作物品种,水分管理模式2007年采用补充灌溉、雨养和地膜覆盖3种处理。在2007年基础上,2008年增加秸秆覆盖,试验采用完全方案,于2007年和2008年连续进行2年田间试验。【结果】地膜覆盖具有明显的增温效应,而秸秆覆盖具有明显降温效应;玉米不同生育阶段>10℃土壤积温,以出苗阶段(PT-VE)最低,生殖生长阶段(R1-R6)次之,营养生长阶段(VE-R1)最高。不同水分管理模式对不同生育期的土壤积温影响不同:地膜覆盖在PT-VE阶段较低,补充灌溉在VE-R1阶段较低,雨养处理在R1-R6阶段较低。地膜覆盖条件下土壤温度对大气温度变化的响应更为敏感,与大气温度变化最为紧密;而秸秆覆盖土壤温度对大气温度变化的反应最迟钝。补充灌溉和地膜覆盖处理籽粒产量显著高于雨养处理(P<0.05),与雨养相比,2007和2008年补充灌溉分别增产30.0%和25.7%,地膜... |
语种 | 中文 |
公开日期 | 2010-05-20 |
源URL | [http://ir.iswc.ac.cn/handle/361005/130] ![]() |
专题 | 水土保持研究所_水保所知识产出(1956-2013)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朱琳,刘毅,徐洪敏,等. 黄土旱塬不同水分管理模式对旱作春玉米土壤温度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2009(12):4396-4402. |
APA | 朱琳,刘毅,徐洪敏,陈新平,&李世清.(2009).黄土旱塬不同水分管理模式对旱作春玉米土壤温度的影响.中国农业科学(12),4396-4402. |
MLA | 朱琳,et al."黄土旱塬不同水分管理模式对旱作春玉米土壤温度的影响".中国农业科学 .12(2009):4396-4402.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水土保持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