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溴酸盐控制的H2O2投加对含溴离子水源臭氧深度处理工艺的影响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 | 王永京 |
学位类别 | 博士 |
答辩日期 | 2013-05 |
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
授予地点 | 北京 |
导师 | 杨敏 |
关键词 | 饮用水 臭氧 生物活性炭 过氧化氢 溴酸盐 有机污染物 Drinking water Ozone Biological activated carbon Hydrogen peroxide Bromate Organic pollutant |
其他题名 | The Impact of H2O2 Addition on Advanced Treatment of Bromide-Containing Source Water as H2O2 was Applied for Bromate Control |
学位专业 | 环境工程 |
中文摘要 | 随着水源污染的加剧和水质标准的提高,针对常规处理工艺的不足,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在饮用水水质净化中越来越凸显出其重要性。然而,对于含溴离子水源水,应用臭氧处理技术存在溴酸盐超标的风险。投加氨氮、过氧化氢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臭氧氧化过程中溴酸盐的生成量,但对于不同的水源水溴酸盐控制效果差异比较大,而且,这些物质的投加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臭氧氧化的途径,有可能会影响臭氧氧化效果。 本论文以黄河水及黄浦江水两种含溴离子的水源水为对象,利用现场中试研究了过氧化氢投加的溴酸盐控制效果和条件,评估了其对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去除消毒副产物以及嗅味的效果,并对过氧化氢投加过程中的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取得如下主要成果: 1、研究发现,对于黄河水及黄浦江水两种水源水,当臭氧消耗量达到 2.0~3.0mg/L时,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可以在控制消毒副产物(DBPs)、嗅味等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但该臭氧投加条件可能会导致溴酸盐超标(10μg/L)。 2、对于黄河水,溴酸盐的生成量随H2O2/O3比例上升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当H2O2/O3(g/g)比例达到1.0 左右时,溴酸盐浓度可控制在标准范围内;但H2O2投加会降低深度处理工艺对三卤甲烷前驱物的去除效率,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疏水有机组分三卤甲烷生成势的增加,因此需要控制H2O2/O3值。 3、对于黄浦江水,溴酸盐的生成量随H2O2/O3比例上升呈现下降的趋势,当H2O2/O3(g/g)比例达到0.5 以上时,溴酸盐浓度可控制在标准范围内;H2O2投加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腥臭味的去除,但存在最佳H2O2/O3值。 4、以长江、黄河、黄浦江三种水源水为对象,利用HO·指示剂pCBA 比较 研究了H2O2投加的溴酸盐生成控制机理,发现H2O2投加对长江水中臭氧分子的分解促进效果最显著,黄河水其次,黄浦江效果最差,这可能是H2O2投加对于不同水源水效果不同的一个重要原因。 |
公开日期 | 2014-09-04 |
源URL | [http://ir.rcees.ac.cn/handle/311016/7677] ![]() |
专题 |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_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王永京. 基于溴酸盐控制的H2O2投加对含溴离子水源臭氧深度处理工艺的影响[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3.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