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系射电暂现源观测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 作者 | 赵成仕
|
| 学位类别 | 硕士 |
| 答辩日期 | 2008-06-22 |
| 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
| 导师 | 艾力·伊沙木丁 |
| 关键词 | 中子星 射电暂现源 发 搜寻 |
| 学位专业 | 天体物理学 |
| 中文摘要 | 本文介绍了作者在硕士生阶段的三年研究工作,这些工作主要集中在银河系射电暂现源方面的研究上。射电暂现源的观测研究近几年是一个非常热的领域,国内一直没有相关的研究。本论文主要介绍了对RRAT J1819-1458的观测研究,即利用南山25米射电望远镜开展的对RRAT1819-1458的观测研究。在已有观测系统和建立暂现源数据处理软件系统的基础上,07年3月份首次成功观测到RRAT1819-1458的信号,并对其进行了长达一年的监测,共观测118个小时,得到174个信噪比(S/N)大于5且结构多样的脉冲信号,按照南山天线灵敏度我们探测到的爆发流量都大于2.4Jy,最强达到6.3Jy,远大于前人探测到的最强3.6Jy。Mclaughlin et al (2006 Nature) 在13个小时内探测到6个峰值流量大于2Jy的爆发。所以通过长时间的观测积累,我们增加了强流量爆发信号的样本,对研究该源射电爆发特性有重要意义。首先,我们对这些爆发的单脉冲信号进行了Timing拟合,由于观测时间跨度达到一年,观测比较频繁,Timing拟合改善了前人给出的该源的自转参数(周期,周期导数),同时也给出了更精确的Timing坐标位置,在2σ内和已发现的该源X射线对应体CXOU J181934.1-145804的位置吻合。对脉冲信号的相位分布,累积轮廓,脉冲能量累积分布,以及爆发持续时间分布等也进行了相关研究。在该源射电辐射观测特性方面,与前人研究不同的重要结论有:1、该源强射电爆发脉冲形状呈现单峰和双峰两种形式;2、探测到的爆发的持续时间从1.3ms到13.6ms范围内,变化较大;3、该源辐射窗口成双峰分布,在主辐射窗口前40ms处探测到一个发射更加稀疏的前导辐射成份。另外,这174个爆发信号的信噪比统计分布呈现谱指数大约为1的幂律谱,这和Mclaughlin et al (2006 Nature)的研究结果一致。从上述性质可以否定该类射电辐射和脉冲星巨脉冲辐射性质类似的结论。几年是一个非常热的领域,国内一直没有相关的研究。另外,本论文介绍了本人研究生期间参与的对脉冲星巨脉冲的观测研究,以及对局部小天区开展的暂现源信号与长周期脉冲星的巡天尝试。巡天目前已经观测了三十八个波束点,积累了资料,用于后续研究。 |
| 学科主题 | 致密天体、高能和基础物理 |
| 语种 | 中文 |
| 公开日期 | 2013-03-14 |
| 页码 | 78 |
| 源URL | [http://ir.xao.ac.cn/handle/45760611-7/313] ![]() |
| 专题 | 研究生 |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赵成仕. 银河系射电暂现源观测研究[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8.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新疆天文台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