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系外行星及有行星系统恒星的统计性质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 | 赵佳![]() |
学位类别 | 硕士 |
答辩日期 | 2011-06 |
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
导师 | 赵刚 |
关键词 | 天体物理学 太阳系外行星 探测方法 统计特性 行星形成 |
学位专业 | 天体物理 |
中文摘要 | 自1995年第一颗类太阳恒星周围的系外行星发现以来,随着已发现的系外行 星数目的增多,对系外行星性质的统计分析变得重要和有意义。文中对太阳系外 行星的探测方法进行简要的介绍。 截止至2011 年2 月18日,共发现系外行星 527 颗。本文以这些系外行星的物 理参数和轨道参数为依据,对系外行星的性质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一些有意义 的结论: (1) 行星的最小质量范围在0-25Jup M 之间,系外行星的数目极值在1Jup M 附近,质量大于12Jup M 的行星数目几乎为零; (2) 太阳系外行星周期呈现“双峰”分布,探测的系外行星数目分别在周期为3天和300天附近出现极值;周期在3天-300天范围内的行星数目几乎保持不变。 (3) 距离主星 0.03AU 范围内几乎不存在大质量行星,而且随着轨道半长轴的增大,已发现的大质量行星比例逐渐增多。 (4) 轨道半长轴和行星质量是影响行星轨道偏心率的两个重要因素,距离主星较近、质量较小的行星相应的轨道偏心率比较低。 (5) 对于F-G-K型星,行星更多的出现在富金属恒星周围,而且当恒星质量大于太阳质量时,行星质量与主星质量正相关; 文中简要介绍现有的行星形成与演化模型并依据得出的行星统计性质对其进行检验,这对于系外行星的进一步探测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此外在本文的最后一部分,对于目前已发现的低质量行星( M<20 Msun )进行 统计分析并对行星的可居住性进行简要分析,我们发现:低质量行星的轨道偏心 率很低(均低于0.4); 行星表面的大气成分化学组成与行星的轨道半长轴有关。 |
学科主题 | 行星系统和天体生物学 |
语种 | 中文 |
公开日期 | 2013-03-14 |
页码 | 76 |
源URL | [http://ir.xao.ac.cn/handle/45760611-7/336] ![]() |
专题 | 研究生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赵佳. 太阳系外行星及有行星系统恒星的统计性质研究[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1.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新疆天文台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