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热门
类星体1156+295 光变及其光变物理机制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刘宝容
学位类别博士
答辩日期2014-05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
导师刘祥
关键词耀变体 1156+295 光变 星际闪烁
学位专业天体物理
中文摘要活动星系核(Active Galactic Nuclei,AGNs)是指星系核心存在猛烈活动现象或剧烈物理过程的区域。一般认为其中心引擎是超大质量黑洞及其吸积盘。活动星系核的极端活动现象及其背后的极端物理过程,使其成为研究相对论性喷流驱动、粒子加速、辐射机制等基本物理问题的重要标本,尤其是性质极其独特的一个AGN 子类――耀变体(blazars)。Blazar 天体包括平谱射电类星体(FSRQ)和BL Lac 天体,是光变最剧烈的天体之一。由于blazar 天体的电磁辐射主要来自于喷流的非热辐射,因而光变可能起源于相对论喷流,是认识辐射区物理性质非常重要的途径。光变现象也可能反映了辐射区外部物理环境或银河系星际闪烁的性质。本文对活动星系核及其子类blazar 天体的光变进行了综述,详实地报告了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工作。 新疆天文台自2005 年8 月至2010 年1 月对部分blazar 天体有长达4.5年IDV 观测,本论文完成了这些blazar 天体IDV 观测数据处理,对主要目 标源给出了初步光变分析结果。通过对主要目标源所有观测历元的统计分析发现,除了0917+624 外,S5 0716+714,0954+658, 1128+592,OJ 287,0235+164 和1156+295 在新疆天文台的IDV 观测期间都存在明显的IDV 光变现象。0716+714 和1156+295 的IDV 光变被证实有来自星际闪烁的贡献。 IDV 光变是源内禀变化引起,还是星际闪烁导致类星体1156+295 的IDV观测时段为2007 年10 月至2009 年10 月,我们对其IDV 光变进行了深入研究。利用结构函数和L-S 周期图对特征光变时标进行了估算,采用非各向同性的星际闪烁模型,对光变时标进行周年调制效应拟合。1156+295 观测期间出现了一次闪耀,通过对1156+295 在43 GHz 和15 GHz 的VLBA 数据进行模型拟合,获得了核区总流量密度和角尺度等参量,借此分析了VLBI 结构与流量密度的变化对IDV 光变的影响。结果表明1156+295 的特征光变时标有周年调制效应,证实其IDV 光变有来自星际闪烁的贡献;2009 年9 月和10 月较低的IDV 光变幅度可能是闪耀引起源尺度增大的结果。 从UMRAO 数据库中获取了类星体1156+295 射电波段(4.8、8.0、14.5GHz)周平均采样间隔、长达33 年的光变曲线,收集了LX-200 和AZT-8 自 2005 年以来长期光学R 波段数据。类星体1156+295 长期射电光变曲线存在准周期光变现象和多次闪耀,且自1997 年起光变更剧烈。结构函数分析发现三个射电波段的光变曲线有类似的演化趋势,有相同的特征光变时标1.15 ± 0.05年,一个可能的最小周期2.3 ± 0.1 年。L-S 周期图分析表明射电光变存在多个周期,其中的最小周期2.3 年与结构函数分析结果一致。1997 年前后的结构函数分析发现,相比1997 年之前1997 年后的光变有较长的特征光变时标,这一结果被8.0 GHz 的L-S 周期图和自相关联函数分析所证实。交叉关联函数分析发现三个射电波段的光变强关联,且高频14.5 GHz 的光变提前低频波段光变60 ∼ 120 天。同时的光学R 波段与射电波段的光变分析表明两个波段的光变有类似的时间演化,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光学R 波段的光变超前射电14.5 GHz的光变约200 天。
学科主题星系和宇宙学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4-10-30
页码93
源URL[http://ir.xao.ac.cn/handle/45760611-7/366]  
专题研究生
新疆天文台_射电天文研究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刘宝容. 类星体1156+295 光变及其光变物理机制研究[D].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4.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新疆天文台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