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载SAR成像处理的并行化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 | 程林 |
学位类别 | 硕士 |
答辩日期 | 1998 |
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 |
授予地点 | 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 |
导师 | 刘定生 |
关键词 | SAR成像处理 并行处理 数据并行 PVM系统 |
中文摘要 | 随着合成孔径雷达(SAR)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各种新型传感器的投入使用,相应的数据量也随之急剧增长,从而导致数据的适时处理与信息提取将面临相当的困难。星载SAR成像处理是SAR数据得以应用的重要的第一步,该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数据的后期处理和应用研究;同时,它的最大特点是数据量大及处理过程复杂。因此,快速、有效地进行SAR成像处理,将是21世纪遥感技术能否得到广泛应用的关键之一。由于计算机硬件技术的发展受到诸如光速与物理尺寸等本质因素的限制,因此决定了计算机发展必然走上多机并行的道路。目前,以网络分布式计算为代表的并行处理方式,正以其成本低廉、构筑灵活和计算能力强大,并具有广泛发展前景而成为当前国际上发展的主流。为此,本文在通用PC机组成的网络并行系统上,研究大数据量星载SAR成像的并行处理技术。为了给星载SAR成像的并行处理提供算法基础,论文首先对经典的Range/Doppler算法进行了研究。论文分析了星载SAR中点目标回波信号的分布情况,推导了回波信号的数学模型,从而得出了Range/Doppler算法对星载SAR回波信号的处理方法。在对原始数据的预处理中,论文提出了求均值的方法,有效地提高了成像质量。随后以ERS卫星的SAR原始数据为例,详细叙述了星载SAR成像处理过程。通过对SAR成像处理算法并行机制的分析与研究,针对网络并行系统的特点,本文提出了基于数据并行的粗粒度并行成像算法,制订了数据的划分方式与调度策略,在编程中采用主/从式并行编程模式,较好解决了大数据的分配与回收、算法的并行分解与数据调度等问题。论文最后给出了在不同并行系统及规模下并行处理的测试结果,并进行了系统性能分析和进一步的研究展望。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大数据量星载SAR成像处理,采用基于消息传递机制的网络分布式并行处理是完全可行且有效的,有着广阔的发展与应用前景。 |
语种 | 中文 |
公开日期 | 2014-12-08 |
页码 | 63 |
源URL | [http://ir.ceode.ac.cn/handle/183411/31899] ![]() |
专题 | 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_学位论文_学位论文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程林. 星载SAR成像处理的并行化研究[D]. 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 中国科学院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 1998.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