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超厚类金刚石碳基薄膜多层界面特征及其摩擦学特性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王军军
学位类别理学博士
答辩日期2014-05-26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
导师王立平
关键词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 超厚类金刚石薄膜 超高承载 摩擦学性能 Plasma-enhanc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Super-thick diamond-likecarbon film Ultra-high load-bearing capacity Tribological property
学位专业物理化学
中文摘要本论文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通过多界面耦合结构制备了超厚类金刚石(DLC)碳基薄膜,考察了薄膜的结构、力学及摩擦学性能,并结合有限元模拟揭示了超厚DLC碳基薄膜具有优异性能的内在机理。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结果如下:
(1) 制备了具有Si过渡层和掺Si的DLC碳基薄膜,研究了不同过渡层制备工艺和Si 含量对DLC薄膜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钢基底与薄膜之间形成的(Fe+Si+O混合层)/Si/(Si+C混合层)过渡层能够缓解因薄膜与基底间不匹配而产生的应力;Si掺杂能够降低薄膜自身的应力,通过控制掺入薄膜中的Si含量,可以调控薄膜中出现张应力或压应力。
(2) 制备了厚度大于50 µm的超厚(Six-DLC/Siy-DLC)n/DLC薄膜,研究了薄膜的结构、力学及摩擦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压应力、张应力的多层设计能够减小薄膜的内应力。制备的超厚(Six-DLC/Siy-DLC)n/DLC薄膜具有超高承载能力,可达3.2 GPa, 原因是随薄膜厚度增加,薄膜中出现最大集中应力的位置从膜基界面处向薄膜内部转移。另外,制备的超厚(Six-DLC/Siy-DLC)n/DLC 薄膜在不同环境,如大气、水及油等中都具有优异的摩擦学性能。
(3) 研究了超厚(Six-DLC/Siy-DLC)n 薄膜高温环境下的结构以及摩擦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超厚(Six-DLC/Siy-DLC)n 薄膜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能,原因是超厚薄膜具有高的热阻特性,且有足够的厚度形成表面氧化层,氧化层的形成能够减小薄膜的氧化速率。同时,在原位高温(500 ℃)摩擦实验中,超厚(Six-DLC/Siy-DLC)n 薄膜磨痕表面形成了SiC与SiO2混合层,且厚膜基界面处的应力较小,因此,薄膜具有优异的高温摩擦学性能。这说明增加DLC碳基薄膜的厚度是提高DLC薄膜高温摩擦性能的一种有效手段。
(4)  利用有限元方法模拟了在不同基底上沉积的超厚(Six-DLC/Siy-DLC)n薄膜在受外力时的 应力分布情况, 考察了不同基底上沉积的超厚(Six-DLC/Siy-DLC)n薄膜在不同载荷条件下的摩擦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基底将影响膜基界面处的应力,进而影响薄膜的失效,导致不同基底上沉积的超DLC碳基薄膜摩擦系数随载荷的增加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较软基底上沉积的超厚(Six-DLC/Siy-DLC)n薄膜的摩擦系数随载荷增加而逐渐减小;较硬基底上沉积的超厚(Six-DLC/Siy-DLC)n薄膜摩擦系数随载荷增加先减小后增加,直至薄膜失效。
学科主题材料科学与物理化学
公开日期2014-11-21
源URL[http://210.77.64.217/handle/362003/6743]  
专题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_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王军军. 超厚类金刚石碳基薄膜多层界面特征及其摩擦学特性[D].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4.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