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守时信息自动分析方法研究及软件实现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贺瑞珍
答辩日期2014-05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
导师董绍武 屈俐俐
关键词时间保持 守时自动化 实时计算 数据处理 时间尺度
其他题名Study on Automatic Analysis Method and Program Realization of Time-keeping Information
学位专业电子与通信工程
中文摘要精密时间是国家的一项基础性战略资源,国际上主要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时间频率系统及其技术的研究与发展,时间的产生与保持技术是核心研究内容之一。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NTSC)时间频率基准实验室承担我国标准时间UTC(NTSC)的产生与保持,长期以来是我国时间尺度性能保持最优的实验室。守时最核心的技术是如何产生一个准确和稳定的时间尺度并持续、稳定地保持。守时过程会产生海量的数据和相关信息,因此在守时工作中不仅要开展涉及的关键技术研究,而且信息的自动高效处理对守时系统自动化具有重要作用。本课题结合我国时间基准系统的实际需要,进行了以下研究工作:第一,对原子钟时间比对数据预处理算法进行分析研究,改进了最小二乘结合3σ奇异点检测修正算法和用于奇异点检测修正的最大阈值法,二者均可应用于奇异点检测分析。第二,基于时间基准系统中每台原子钟,数据降噪时需充分考虑数据的平滑度、稳定度、拟合度,并在三者之间进行权衡抉择。第三,分析了不同原子钟性能,研究了原子钟钟组配置对时间尺度的影响,进而研究了综合原子时归算时取权方式、权上限系数、采样间隔、计算周期等对时间尺度性能的影响,研究并实现了新的类ALGOS算法,结果表明,与传统算法相比,类ALGOS算法可提高时间尺度的性能。为快捷高效分析处理守时信息,本文立足于国家授时中心的现有技术基础和实际需求,进行守时信息自动分析方法研究及软件实现。论文相关软件及算法,可应用于守时信息自动化处理中,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如下:(1)研究了单钟特异数据预处理算法,将传统的针对所有原子钟的数据预处理模型改进为针对单钟特性的数据预处理;(2)研究了钟组优化配置方法,实现了实时调整钟组配置、实时调整时间尺度算法参数等;(3)针对钟组实际情况,研究并实现了类ALGOS原子时算法,实现了时间尺度近实时归算。(4)基于Visual C++ 6.0 MFC类库开发了2个数据预处理软件和2个原子时计算软件,四个软件相辅相成、相互独立运行,并可移植到其他相关工程中:"奇异点检测分析软件"实现了根据各个原子钟的特性,分析相宜的奇异点检测修正算法类型及其参数;"数据降噪分析软件"实现了根据各个原子钟的特性,分析相宜的数据降噪算法类型及其参数;"钟组配置优化软件"实现了按不同的应用指标分析原子钟组的最优配置、设置时间尺度相关参数;"钟性能实时监测软件"实现了实时监测原子钟性能,并近实时归算时间尺度等。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4-12-31
页码65
源URL[http://210.72.145.45/handle/361003/7287]  
专题国家授时中心_时间频率基准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贺瑞珍. 守时信息自动分析方法研究及软件实现[D].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4.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国家授时中心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