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龙雪山白水1号冰川退缩迹地的植被演替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常丽 ; 何元庆 ; 杨太保 ; 赵勇 ; 朱国锋 ; 牛贺文 ; 张涛 ; 杜建括 ; 蒲焘 |
刊名 | 生态学报
![]() |
出版日期 | 2013 |
期号 | 08页码:2463-2473 |
关键词 | 植被演替 因子分析 生态位 冰川裸地 群落组成 |
中文摘要 | 运用空间代替时间,野外调查和因子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自小冰期最盛时以来的玉龙雪山白水1号冰川裸地的植被演替各个阶段的植物群落组成及其数量特征,演替过程中植被类型的变化及其解释,小冰期冰碛垄年龄的估测这3个主要内容。累计调查的55个样方中共出现91种植物,已鉴定出63个种,分属于28个科,46个属,双子叶植物居多,包括乔木、灌木和草本3种生活型的植物。通过统计分析各个演替阶段植物群落的数量特征,揭示出各个阶段植物群落的组成及其替代规律,即:在白水1号冰川末端近250a的退缩迹地上经历了裸地-草本-灌木-乔木的发展阶段。从生态位理论方面来看,这是由于不同物种的生态位及适应性都是不同的,所以构成了不同演替阶段的各自迥异的植物群落,优势种往往是那些生态位比较宽、适应性较强,能在多个演替阶段出现的物种。演替就是朝着生态位不断分化,能够最大限度利用资源的方向发展,其中物种的替代过程实质上就是在生态位不断的分化与接近,激烈的种内与种间竞争的过程中进行着的。基于此通过综合分析海螺沟与玉龙雪山的地理区位特征,气候状况,植被演替过程以及玉龙雪山地区相关的树轮方面的资料,来尝试着估测白水1号冰川小冰期终碛垄的年龄大约在170—250a之间。 |
收录类别 | CNKI |
语种 | 中文 |
公开日期 | 2014-12-19 |
源URL | [http://ir.casnw.net/handle/362004/23583] ![]() |
专题 | 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_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未分类)_期刊论文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常丽,何元庆,杨太保,等. 玉龙雪山白水1号冰川退缩迹地的植被演替[J]. 生态学报,2013(08):2463-2473. |
APA | 常丽.,何元庆.,杨太保.,赵勇.,朱国锋.,...&蒲焘.(2013).玉龙雪山白水1号冰川退缩迹地的植被演替.生态学报(08),2463-2473. |
MLA | 常丽,et al."玉龙雪山白水1号冰川退缩迹地的植被演替".生态学报 .08(2013):2463-2473.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