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玉米气候产量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分析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李辉 ; 姚凤梅 ; 张佳华 ; 郝翠 |
刊名 | 中国农业气象
![]() |
出版日期 | 2014 |
页码 | 423-428 |
关键词 | 东北地区 气候类型 气候因子 玉米产量 一阶差分 |
中文摘要 | 选取1981-2009年东北地区具有连续气象资料和玉米产量资料的站点,按气温高低、日照时数长短和降水量多少将研究区分为4个气候类型,并用一阶差分法得到玉米气候产量,对各气候类型区内玉米产量、气候产量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采用多元回归法分析玉米产量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结果表明,1981-2009年东北地区玉米实际产量呈增长趋势,但其气候产量呈降低趋势。类型Ⅰ区,日照时数、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均适中,玉米气候产量对平均最高气温、积温、日较差和日照时数较敏感,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1.244、1.484、-0.655和0.502;类型Ⅱ区,日照时数和平均气温较高,降水不足,光、热和温度间的相互配合较差,玉米产量对平均最低气温、积温、日较差和日照时数较敏感,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1.325、-1.739、-0.272和-0.515;类型Ⅲ区,降水充足,玉米产量对平均最高气温、积温、降水和日照时数较敏感,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2.171、3.450、0.235和0.493;类型Ⅳ区,气温、降水和光照充足,玉米产量对平均最低气温、积温、降水和日照时数较敏感,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0.88、-1.014、0.329和0.256。各类型区玉米产量均对积温变化较敏感,在温度较高地区,对平均最低温度的变化较敏感;温度较低地区,对平均最高温度的变化较敏感。在降水较多地区,玉米产量对降水和日照时数的变化较敏感;降水较少地区,对日较差和日照时数的变化较敏感。 |
收录类别 | CNKI |
公开日期 | 2015-01-04 |
源URL | [http://ir.ceode.ac.cn/handle/183411/33144] ![]() |
专题 | 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_中文期刊论文_期刊论文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李辉,姚凤梅,张佳华,等. 东北地区玉米气候产量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分析[J]. 中国农业气象,2014:423-428. |
APA | 李辉,姚凤梅,张佳华,&郝翠.(2014).东北地区玉米气候产量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分析.中国农业气象,423-428. |
MLA | 李辉,et al."东北地区玉米气候产量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分析".中国农业气象 (2014):423-428.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