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低级变质作用及其研究方法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燕守勋,田庆久,吴昀昭 |
刊名 | 现代地质
![]() |
出版日期 | 2002 |
期号 | 1页码:37-44 |
关键词 | 极低级变质作用 极低级变质带 XRD TEM 地质温 压计 |
中文摘要 | 近年来国际上极低级变质作用的研究进展包括综合运用了伊利石结晶度等各项指标 ,将极低级变质带划分为成岩带、近变质带和浅变质带 ,成岩带和近变质带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低级成岩带、高级成岩带、低级近变质带和高级近变质带 ;研究了伸展背景、阿尔卑斯碰撞背景和增生背景下的极低级变质作用 ;进一步理解了矿物的转变过程 ,建立了变质泥质岩石的矿物反应系列。即变质泥质岩石的二八面体矿物反应系列 ,为蒙皂石—伊 /蒙混层 (I/S)—伊利石—白云母 ;对应变质镁铁质岩石的三八面体矿物反应系列 ,为蒙皂石—绿泥石 /蒙皂石混层 (C/S)—绿泥石。岩石微构造也发生同步变化 ;明确了广泛应用的伊利石结晶度的本质是雏晶大小的一种量度 ,也与晶格应变有关 ,主要受反应动力的控制 ;建立了系统的研究技术方法 ,包括野外采样方法、室内X光衍射法 (XRD)、透射电镜法 (TEM )、地质温度计、地质压力计、岩石学方法、同位素地质学方法等 |
收录类别 | CNKI |
语种 | 中文 |
公开日期 | 2015-01-05 |
源URL | [http://ir.ceode.ac.cn/handle/183411/34907] ![]() |
专题 | 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_中文期刊论文_期刊论文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燕守勋,田庆久,吴昀昭. 极低级变质作用及其研究方法[J]. 现代地质,2002(1):37-44. |
APA | 燕守勋,田庆久,吴昀昭.(2002).极低级变质作用及其研究方法.现代地质(1),37-44. |
MLA | 燕守勋,田庆久,吴昀昭."极低级变质作用及其研究方法".现代地质 .1(2002):37-44.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