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黄河三角洲新垦耕地年龄及其生产能力指数的遥感监测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汪潇 ; 左丽君 ; 赵晓丽
刊名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出版日期2013
期号3页码:461-468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 耕地年龄 生产能力指数 熵权 遥感
中文摘要黄河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土地后备资源集中分布区,对黄河河口滩地的开垦成为了保持山东省乃至全国耕地动态平衡的关键。本文以东营市、垦利县、河口区和利津县作为研究区,利用6期(1984、1995、2000、2004、2008和2010年)TM影像,对黄河三角洲地区的耕地资源动态变化和耕地年龄进行了遥感监测和推定,并利用熵权法以植被指数(EVI和MSAVI)、植被覆盖度(Fv)和温度植被干燥指数(TVDI)为指标因子的耕地生产能力指数构建了评价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1984-2010年的26年时间里,研究区的耕地动态变化显著,新垦耕地面积达到77 362.33hm2,大部分来源于草地的开垦。其中,耕地年龄在8-12年期间的新垦耕地面积最多,占了新垦耕地面积的34.47%;研究区新垦耕地的生产能力指数呈现随着耕作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耕作时间在2-4年之内的新垦耕地平均生产能力指数,仅有传统耕地平均指数的67.66%;研究区传统耕地的生产能力指数大体上也在随着耕作时间的增加而提高,传统耕地在2010年的平均生产能力指数比1984年提高了76.51%。
收录类别CNKI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5-01-05
源URL[http://ir.ceode.ac.cn/handle/183411/35496]  
专题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_中文期刊论文_期刊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汪潇,左丽君,赵晓丽. 黄河三角洲新垦耕地年龄及其生产能力指数的遥感监测[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3(3):461-468.
APA 汪潇,左丽君,&赵晓丽.(2013).黄河三角洲新垦耕地年龄及其生产能力指数的遥感监测.地球信息科学学报(3),461-468.
MLA 汪潇,et al."黄河三角洲新垦耕地年龄及其生产能力指数的遥感监测".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3(2013):461-468.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