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近、现代黄河亚三角洲体发育过程(1855-2000年)的景观特征及黄河口治理出路问题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叶庆华 ; 陈沈良 ; 陈奇 ; 黄翀 ; 田国良 ; 陈述彭 ; 刘高焕 ; 石亚男 ; 刘庆生
刊名科学通报
出版日期2006
期号S2页码:165-175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 黄河口 景观 物理发育过程
中文摘要以景观信息图谱的图形与定量研究方法体系为基础,研究黄河三角洲体自1855-2000年以来由尾闾河道摆动物理过程而构造的洲体景观特征,分析黄河尾闾1855年以来的摆动变化规律,得到“清水沟行水潜力已经很有限,黄河改道势在必行”的结论,建议黄河流路改道应遵循自然规律、人工协助摆动以行水故道间洼地,并讨论了黄河口治理的出路问题.
收录类别CNKI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5-01-05
源URL[http://ir.ceode.ac.cn/handle/183411/36302]  
专题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_中文期刊论文_期刊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叶庆华,陈沈良,陈奇,等. 近、现代黄河亚三角洲体发育过程(1855-2000年)的景观特征及黄河口治理出路问题[J]. 科学通报,2006(S2):165-175.
APA 叶庆华.,陈沈良.,陈奇.,黄翀.,田国良.,...&刘庆生.(2006).近、现代黄河亚三角洲体发育过程(1855-2000年)的景观特征及黄河口治理出路问题.科学通报(S2),165-175.
MLA 叶庆华,et al."近、现代黄河亚三角洲体发育过程(1855-2000年)的景观特征及黄河口治理出路问题".科学通报 .S2(2006):165-175.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