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天池景区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文献类型:成果
| 作者 | 陈宁生 ; 迟文杰; 王占和; 杨成林 ; 胡桂胜 ; 高峰; 张军 ; 丁海涛 ; 牛生明; 邓明枫
|
| 获奖日期 | 2015 |
| 获奖类别 | 2014年度新疆自治区科技进步奖 |
| 获奖等级 | 二等奖 |
| 中文摘要 | 项目完成了天山天池区域地质灾害形成、分布、规模、特征与防治规划,天山天池海南三工河泥石流综合治理,天山天池景区飞龙涧、仙女湾崩塌综合治理,景区道路山洪泥石流 防治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天山天池景区谷地森林恢复技术、保护策略与工程示范、天山天池景区生态恢复与建设等6个方面技术内容,获得了5项相关专利和软件著作、2份 国务院与自治区咨询报告、专著1部、研究论文8篇等研究成果,并应用于天池景区、阿勒泰将军沟、克州巧去里沟、G30公路新二台—果子沟段9条沟等防治中取得良好效益,项目技术成果可望在新疆山区和中亚等地区得到推广应用。通过项目的研究,摸清了天山天池景区地质灾害的发育背景与分布规律,提出了基于岩土工程与生物工程相结合的地质灾害综合防治方案;揭示了海南泥石流的极端气候和人类活动成因,建立了区域径流计算模型,确定了工程防治参数,创新了"稳拦排清"相结合、岩土工程与生物工程相结合、科学与美观相结合的"天池式"泥石流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实现了防灾、减沙和生态效益;揭示了以飞龙涧崩塌为代表的渗透与冻融促进崩塌发育的机理,提出了飞龙涧崩塌的防冲、稳坡与重要坡度分段防护的工程治理模式;基于山洪泥石流规模和冲淤平衡特征,确定了考虑主河冲刷和支沟输移的景区道路山洪泥石流排拦控制技术体系;揭示了冰川退缩、过度放牧和极端降水激发山洪泥石流引起天山北坡谷地森林的退化的系统过程;研发了基于坡降控制,拦、固结合谷地森林保护技术,提出了保护天山北坡谷地森林推动新疆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并示范应用,取得良好效果;建立了基于提高生活质量,兼顾生态环境保护的搬、稳、富相结合生态移民模式。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实现了经济效益32.64亿元。通过生态移民,使得农牧民的人均收入由2006年5640元/人增加到2013年的13736元/人,6年来增加经济效益约1.8亿元。地质灾害 防治工程完成后,4年来带来的旅游收益约4000万元。通过谷地森林恢复,带来林业经济收益约11.14亿元。通过项目的实施,带来天山北坡谷地森林保护项目14.3亿元。通过项目 的推广应用,节约资金约5亿元。通过项目的实施极大提高了景区的安全度,地质灾害防治水平得以升华,实现了15000人的生态移民和安居乐业,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居住 区内实现了水、电、气、讯4通,医疗和教育有了充分的保障。项目的实施使得天池景区环境质量极大提升,推动了新疆天山申遗的成功。在新疆天山申遗的过程中要求区域呈现 高质量的生态环境,项目实施的生态移民和谷地森林保护使得该548km2的区域满足申遗要求,并成为申遗的重要考察地和展示区。通过项目的实施,使得进入天池的泥沙由原来的 7.3万m3/年减少到328m3/年,实现了天池的“长治久安”。区域的植被覆盖率提高8.02%,谷地森林得到示范性保护,整个天山北坡60km2的谷地森林可望得到保护。 |
| 语种 | 中文 |
| 源URL | [http://ir.imde.ac.cn/handle/131551/8107] ![]() |
| 专题 | 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_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陈宁生,迟文杰,王占和,等. 天山天池景区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2014年度新疆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15.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