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后野生动物及栖息地的调查——以龙溪虹口和千佛山自然保护区为例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张晋东 ; 徐卫华 ; 欧阳志云 ; 王学志 ; 古晓东 ; 杨志松 |
刊名 | 生态学报
![]() |
出版日期 | 2008-12-15 |
卷号 | 1期号:12页码:5842-5847 |
关键词 | 汶川地震 地质灾害 野生动物 栖息地 |
中文摘要 | 为了解汶川地震对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的影响,2008年10月中旬,选择在龙溪虹口和千佛山两个自然保护区进行野外实地调查。在调查的20条样线中,发现次生地质灾害体100处,平均面积为(12±2.5)hm2。地质灾害体按基质成分所占比例由大到小依次为土壤、裸岩、流石滩、地被残留物,其中部分灾害体上已经长出草本植物。地质灾害点发生比例与坡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地质灾害体的面积和影响范围也呈显著正相关。野外调查中共发现动物活动痕迹点52处,没有发现因地震直接导致伤亡的动物个体,约60%的动物活动痕迹位于距地质灾害体100m的范围内,表明地震后动物的活动区域并未远离崩塌、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体;与震前相比,在... |
公开日期 | 2015-04-08 |
源URL | [http://ir.rcees.ac.cn/handle/311016/10258] ![]() |
专题 |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_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张晋东,徐卫华,欧阳志云,等. 汶川地震后野生动物及栖息地的调查——以龙溪虹口和千佛山自然保护区为例[J]. 生态学报,2008,1(12):5842-5847. |
APA | 张晋东,徐卫华,欧阳志云,王学志,古晓东,&杨志松.(2008).汶川地震后野生动物及栖息地的调查——以龙溪虹口和千佛山自然保护区为例.生态学报,1(12),5842-5847. |
MLA | 张晋东,et al."汶川地震后野生动物及栖息地的调查——以龙溪虹口和千佛山自然保护区为例".生态学报 1.12(2008):5842-5847.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