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叶臭黄皮和中药枳壳中环肽及其它成分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 | 彭文文 |
学位类别 | 博士 |
答辩日期 | 2012-12 |
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
导师 | 彭华 |
关键词 | 芸香科 小叶臭黄皮 枳壳 化学成分 |
学位专业 | 药物化学 |
中文摘要 | 小叶臭黄皮(Clausena excavata Burm. f.)是芸香科(Rutaceae)黄皮属植物,为传统中药,主要含香豆素、咔唑生物碱、黄酮、及四降三萜等成分。枳壳为芸香科柑橘属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um L.)及其多种栽培变种的未成熟果实,为常用中药,主要含环肽、黄酮、香豆素、柠檬苦素及生物碱等成分。目前从芸香科柑橘属酸橙、佛手、甜橙、温州蜜橘和黄皮属细叶黄皮、毛叶黄皮中报道了10个环肽。基于对该科植物环肽的兴趣,本论文对小叶臭黄皮和枳壳中环肽及其它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分离鉴定了96个化合物,包括11个新化合物、3个新天然产物和27个首次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对部分化合物进行了活性筛选,发现11个细胞毒活性化合物。还对芸香科香豆素成分进行了综述。论文分以下三章:第一章 小叶臭黄皮中环肽及其它化学成分研究:小叶臭黄皮用于治疗感冒、肠炎等。从其茎和叶中分离得到43个化合物,包括4个正在鉴定的环肽和39个其它成分,涉及单萜基香豆素、咔唑生物碱、倍半萜、苯丙素、木脂素、黄酮及四降三萜等,包括8个新化合物(1、12、15、16、17、26、27、39)、1个新天然产物(31)和14个首次分离得到的化合物(18、19、20、21、22、23、24、25、29、30、32、33、35、36)。从其根中分离得到29化合物,包括4个正在鉴定的环肽和25个其它成分(6个与茎和叶中的重复),涉及吡喃香豆素、呋喃香豆素、咔唑生物碱、四降三萜等,包括2个新香豆素(1和2)、1个新天然产物(24)和4个首次分离得到的化合物(3、6、22、23)。对部分化合物进行了细胞毒和抗菌活性筛选,发现茎和叶中化合物1、3、12和根中化合物5、9、11、12、17、18、20具有细胞毒活性,IC50为1.83-19.87μg/ml。对黄皮属两类特征成分7位单萜基香豆素和咔唑生物碱的检测、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进行了总结。第二章 中药枳壳中环肽及其它化学成分研究:枳壳有理气宽中、行滞消胀等功效,有抗癌、抗菌等活性。对其化学成分研究,分离鉴定了30个化合物,包括7个环肽和23个其它成分,其中1个新化合物(1)、1个新天然产物(6)和9个首次分离得到的化合物(2、3、5、9、11、13、14、15、16)。第三章 芸香科植物香豆素类成分研究进展:芸香科植物如枳壳、陈皮、橙子等有重要药用和食用价值,化学成分种类较多,主要含香豆素、黄酮、生物碱、柠檬苦素等,其中香豆素是该科植物特征成分,有保肝、促智、降血糖、抗肿瘤等活性。为了更好的研究该科植物的香豆素成分,本章对我国芸香科20个属108个种538个香豆素成分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语种 | 中文 |
公开日期 | 2015-03-23 |
源URL | [http://ir.kib.ac.cn/handle/151853/18718] ![]() |
专题 | 昆明植物研究所_昆明植物所硕博研究生毕业学位论文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彭文文. 小叶臭黄皮和中药枳壳中环肽及其它成分研究[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2.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昆明植物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