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黄河下游河床萎缩过程中畸形河湾的形成机理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许炯心 ; 陆中臣 ; 刘继祥
刊名泥沙研究
出版日期2000-06-30
卷号1期号:3页码:36-41
关键词畸形河湾 河道萎缩 河床调整 防洪 黄河下游
中文摘要80年代中期以来 ,进入黄河下游河道的流量大幅度减小 ,河道发生萎缩 ,并且频繁断流 ,使游荡河道的一些河段发育了畸形河湾。游荡段的畸湾是冲积性河湾受到节点限制的情况下 ,由于流量减小导致湾道进行自我调整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现象 ,反映改变了的水流条件与原有人为工程条件不相适应而出现的一种剧烈的河势调整和河床形态调整。畸湾的发育使弯曲系数增大 ,河段比降减小 ,故流速减慢 ,因而在同流量下水位壅高 ;畸湾还常常导致横河、斜河现象的出现 ,使防洪面临很大的压力。对于这种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并进而找到可行的对策 ,在治黄上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意义
公开日期2015-06-11
源URL[http://ir.rcees.ac.cn/handle/311016/13206]  
专题生态环境研究中心_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许炯心,陆中臣,刘继祥. 黄河下游河床萎缩过程中畸形河湾的形成机理[J]. 泥沙研究,2000,1(3):36-41.
APA 许炯心,陆中臣,&刘继祥.(2000).黄河下游河床萎缩过程中畸形河湾的形成机理.泥沙研究,1(3),36-41.
MLA 许炯心,et al."黄河下游河床萎缩过程中畸形河湾的形成机理".泥沙研究 1.3(2000):36-41.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