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45年长江黄河源区高寒草地退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杜际增1![]() ![]() |
刊名 | 草业学报
![]() |
出版日期 | 2015 |
卷号 | 24期号:6页码:5-15 |
关键词 | 江河源区 高寒湿地 时空变化 驱动因素 |
ISSN号 | 1004-5759 |
其他题名 | Rate and causes of degradation of alpine grassland in the source regions of the Yangtze and Yellow Rivers during the last 45 years |
通讯作者 | 王根绪 |
中文摘要 | 通过整理解译 1969 年航片、1986 年、2000 年、2007 年以及 2013 年 TM(Thematic Mapper)影像数据,对长江黄河源区的高寒湿地分布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气象观测数据和人类活动状况,运用主成分分析和灰色关联度法定量分析造成高寒湿地退化的气候因素和人为因素的贡献,并揭示了高寒湿地退化与各环境因子之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1969 年—2013 年间,江河源区的高寒湿地面积减少了 19.16 %,各湿地类型的斑块分离度不断增大;空间上,高寒湿地的退化区主要分布在长江源区的东北部以及黄河源区的北部地区,与该区域冻土的退化有显著的一致性;1969 年以来,江河源区的气候呈气温显著上升、相对湿度降低以及降水量微弱增加的暖干化趋势,湿地的退化与气候变化在时间上有明显的同步性,其中气温升高是形成湿地退化格局的主要原因,降水量和相对湿度的变化会对湿地的变化产生重要影响,尤其是对河流和湖泊的影响更为显著; 此外,载畜量的变化是影响湿地变化最重要的人为因素。 |
英文摘要 |
Alpine grassland is the main vegetation type in the source regions of the Yangtze and Yellow Rivers,and accounts for about 70% of the total area in this region. As a result,maintenance of ecosystem balance,water cycling and soil-atmosphere exchanges in these regions critically depends on the status of the local alpine grasslands. With current global changes such as climate change,and increased human population in the region,alpine grassland in this region has been subject to increasing grazing pressure with significant changes resulting. These environment and regional economic |
收录类别 | CSCD ; 北大中文核心 |
语种 | 中文 |
CSCD记录号 | CSCD:5468287 |
源URL | [http://ir.imde.ac.cn/handle/131551/9992] ![]() |
专题 | 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_山地表生过程与生态调控重点实验室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山地环境演变与调控重点实验室 2.中国科学院大学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杜际增,王根绪,李元寿. 近45年长江黄河源区高寒草地退化特征及成因分析[J]. 草业学报,2015,24(6):5-15. |
APA | 杜际增,王根绪,&李元寿.(2015).近45年长江黄河源区高寒草地退化特征及成因分析.草业学报,24(6),5-15. |
MLA | 杜际增,et al."近45年长江黄河源区高寒草地退化特征及成因分析".草业学报 24.6(2015):5-15.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