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杂多化合物的氧化还原性质、自组装和应用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程龙
学位类别博士
答辩日期1999-12-31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授予地点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关键词杂多化合物 自组装 氧化还原性质 电催化性能
学位专业分析化学
中文摘要1.利用电化学和现场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电化学的方法,系统研究了一系列过渡金属取代杂多化合物ZnW_(11)M(M = Cr,Mn,Fe,Co,Ni,Cu,Zn)的电化学行为。所有的这些化合物都在相近的电位处表现出四对连续的基于W中心的氧化还原反应。研究表明,ZnW_(11)M中基于W中心的氧化还原反应可能反映了它那个未知的缺位阴离子ZnW_(11)的氧化还原反应。此外,电活性过渡会属取代杂多化合物ZnW_(11)M(M = Cu,Fe,Mn)还表现了过渡金属M的氧化还原反应。例如:ZnW_(11)Cu~(11)表现出Cu的沉积和溶出,ZnW_(11)Fe~(III)在正电位处有一特殊的源于Fe的氧化还原反应,ZnW_(11)Mn则发生一个氧化反应和两个还原反应。根据实验结果我们提出了一些基本的反应机理。选取HNO_2为底物考察了这一系列过渡金属取代杂多化合物的电催化性能。通过比较电催化还原电流的大小,我们可以定性地排出这一系列过渡金属取代杂多化合物对HNO_2还原反应的电催化性能的顺序(由高到低):ZnW_(11)Cu > ZnW_(11)Co > ZnW_(11)Cr和ZnW_(11)Fe > ZnW_(11)Zn、ZnW_(11)Mn和ZnW_(11)Ni。这一系列过渡金属取代杂多化合物的电催化性能的差别,可能主要是来自于它们分子结构中所取代的过渡金属元素的影响。实验证明ZnW_(11)M对HNO_2还原反应的电催化过程中产生NO气体。2.采用末端带有电荷的烷基硫醇首先自组装在金电极表面形成前体膜,在此前体膜上成功地沉积出杂多阴离子和一种阳离子聚合物的多层膜。利用多种技术对这种多层膜进行了表征,包括紫外可见光谱法、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反射-吸收红外光谱法、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法等。而且我们把这种修饰方法推广应用于不同结构类型、不同组成的杂多阴离子和同多阴离子中去,制备了它们的多层膜。利用原位EQCM技术研究了杂多酸分子的吸附动力学行为及电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离子传输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修饰膜的电化学反应过程中,HSO_4~-离子的迁移在膜的电荷补偿中是必不可少的。修正并发展了依据原位EQCM技术考察迁移物种特性的方法,并基于此详细分析了HPA分子在各种修饰条件下电化学反应中正常及反常的频率响应及离子迁移行为。3.首次开发出来一种新颖的多层膜成膜方法-电化学生长法,并应用于制备含杂多化合物的多层膜中。通过多种技术表征,证明了电化学生长法比文献中通用的浸泡法更优越,可以在含有支持电解质的溶液里成膜而没有其它离子竞争吸附的缺点,制备出的自组装多层膜生长更均匀、超薄且功能良好。电化学生长法可望在制备其它种类的多层膜中会有广泛的应用。同时,我们也比较了这两种多层膜对于底物BrO_3~-和HNO_2还原反应的电催化作用。特别地,我们详细考察了多层膜厚度和最外层种类对电催化反应的影响。我们发现电催化性能随着多层膜层数(厚度)的增加而增长,这意味着我们可以通过调节多层膜的层数来达到最有效的催化性能,这一点是多层膜修饰电极优越于其它类型修饰电极最突出的优点之一。此外,我们还发现QPVP-Os最外层对催化反应有着一定的阻碍作用。这些影响作用可以从多层膜中电催化剂沉积量的多少和QPVP-Os最外层的屏蔽作用得以解释。4.尽管SiW_(l2)O_(40)~(4-)不能直接吸附在裸金电极的表面形成单层膜,我们成功地在预先自组装有半胱氨的金电极上制备出来了SiW_(12)O_(40)~(4-)单层膜。但是,这种SiW_(12)O_(40)~(4-)单层膜化学修饰电极的稳定性较差。基于同阳离子聚合物QPVP-Os的静电相互作用,我们成功地制备了均匀的SiW_(l2)O_(40)~(4-)多层膜。SiW_(l2)O_(40)~(4-)多层膜CMEs对BrO_3~-,H_2O_2和HNO_2的还原表现出显著的催化效应。对HNO,还原的催化效应随着层数由l到3的增加而增强,而这种催化效应的增强却随着层数由3到7而趋于平缓。由于多层膜结构是建立在同QPVP-Os的强烈的静电作用上的,因此SiW_(12)O_(40)~(4-)多层膜CMEs比单层膜CMEs有更好的稳定性。我们主要利用电化学方法(循环伏安法,CV)、紫外可见光谱法(UV-vis)、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XPS)、X-射线反射法(XR)和电化学交流阻抗法(EIS),对这种杂多阴离子自组装多层膜的成膜过程、多层膜结构和组成进行了进一步地表征。5.通过氨阳离子自由基修饰方法,把4-氨基苯甲酸修饰到玻碳电极表面。研究了该单层膜对多种电活性分子的影响,膜的阻滞行为主要是由于静电相互作用所导致的。利用循环伏安和电化学交流阻抗法考察了4-氨基苯甲酸修饰电极对不同酸度条件下铁氰化钾的电子传递情况,并测得了它的表面pKa值大约为3.1。以修饰在玻碳电极表面的4-氨基苯甲酸单层膜为前体膜,成功地静电沉积了阳离 子聚合物QPVP-Os和多种杂多化合物组成的多层膜。采用循环伏安法详细研究了这种杂多化合物单层膜和多层膜的电化学行为,并且考察了这种复合膜对三种底物BrO_3~-,HNO_2及H_2O_2的还原反应的电催化性能。6.类似地,在4-氨基苯甲酸修饰的玻碳电极表面上,我们也成功地制备了SiW_(12)的多层膜。循环伏安、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X-射线反射的实验结果证明多层膜的生长非常均匀而且稳定。X-射线反射实验测定了多层膜中每个SiW_(12)/QPVP-Os双层的平均厚度为30.3A。这种复合膜对Br0_3~-,HNO_2和H_2O_2还原有明显的催化活性,并且在较大的浓度范围内催化电流与浓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更有意义的是,随着SiW_(12)多层膜层数的增加(固定在多层膜中催化剂量的增加),多层膜的催化能力具较大程度地提高。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合理地控制多层膜的厚度来改善其催化活性及分析测定的灵敏度,从而达到最佳的催化效能和优化出最适宜的实验条件。由于电极的稳定性较好,期望可以实际用于Br0_3~-,HNO_2和H_20_2的检测。7.采用电化学生长方法在4-氨基硫酚自组装膜修饰的金电极上,制备了包含杂多阴离子(SiMo_(11)VO_(40)~(5-)和Pr(SiMo_7W_4)O_(40)~(5-))和阳离子聚合物PDDA的多层膜修饰电极。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多层膜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行为。在多层膜生长过程中,我们发现Mo的第三个氧化还原峰随多层膜层数的增加显著增长,而前两个氧化还原峰增长缓慢甚至不增长,这可能是由于PDDA对Mo的前两个还原峰有一定的阻碍作用所导致的。多层膜修饰电极的峰电位随pH的增加而线性负移,表明有氢离子参与到杂多阴离子的氧化还原反应中。多层膜修饰电极对BrO_3~-和HNO_2的还原反应有良好的电催化作用,Mo的第三个还原峰峰电流与BrO_3~-的浓度都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并且催化电流随着多层膜层数的增加而增长。8.我们考察了首先通过静电沉积技术(离子键组装)成膜,然后经过后续光化学反应来制备一类含聚苯胺的基于共价键结合的多层膜。通过紫外光的辐照,膜的交联结构可由离子键型转变为共价键型。溶剂刻蚀的结果表明此种共价键合多层膜有更好的稳定性。电化学实验表明,以此种方式组装在多层膜中的聚苯胺仍保留了其电化学性质。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1-01-17 ; 2011-04-28
页码200
源URL[http://ir.ciac.jl.cn/handle/322003/33917]  
专题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_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知识产出_学位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程龙. 杂多化合物的氧化还原性质、自组装和应用[D].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1999.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