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导电高分子烷基取代聚噻吩及其共混改性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 | 乔秀颖 |
学位类别 | 博士 |
答辩日期 | 2001 |
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
授予地点 |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
关键词 | 烷基取代聚噻吩 结构 结晶 掺杂 共混 |
学位专业 |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
中文摘要 | 烷基取代聚噻吩(P3ATs),属新型导电高分子材料,可溶于普通有机溶剂,具有可熔融加工性,具有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针对P3ATs的研究现状,本论文在P3ATs的结构与性能以及3ATs与低密度聚乙烯(LDPE)的共混改性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对于P3ATs家族研究方向的拓展与深化是很有意义的。本论文选取八烷基取代聚噻吩(P3OT)、十二烷基取代聚噻吩(P3DDT)和十八烷基取代聚噻吩(P3ODT)作为研究体系。利用多种测试分析手段细致而系统地研究了烷基取代基团的不同对P3ATs的结构和性质的影响,探讨了随烷基侧链长度的不同,P3ATs的晶体结构、熔融结晶行为、热稳定性、谱学特性及掺杂后的电导特性的规律性变化。详细地解析了P3ATs的X射线衍射图谱,绘出了P3ATs的超分子结构模型和单胞结构模型。开展了P3ATs的固态掺杂实验,研究了氧化掺杂对P3ATs微结构的影响,同时发现了电导松弛行为以及升温过程中掺杂剂解离反应的存在。探讨了氧化聚合过程中不同催化剂用量对P3DDT的合成产物的结构和性质的影响,发现合适的催化剂用量将有助于提高骨架链上噻吩环的HT-HT连接方式的含量,从而可提高分子链的共轭长度。开辟了P3ATs结晶行为研究的新方向, 对P3ATs的等温结晶、非等温结晶以及外场诱导结晶行为展开了研究,发现热历史的不同将对P3ATs的重熔结晶行为以及随之形成的晶体结构的影响有所不同。为获得可控电导,改善机械性能,将P3DDT与LDPE以不同比例熔融共混,并对共混物进行了多种性质表征和性能测试。 |
语种 | 中文 |
公开日期 | 2011-01-17 |
页码 | 120 |
源URL | [http://ir.ciac.jl.cn/handle/322003/34073] ![]() |
专题 | 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_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知识产出_学位论文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乔秀颖. 新型导电高分子烷基取代聚噻吩及其共混改性[D].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2001.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