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河滩地的主要特征及开发、保护现状
文献类型:专著章节/文集论文
作者 | 吴积善; 朱平一; 何淑芬; 吕娟 |
专著(文集)名 | 西部山区河滩地开发与保护规划研究——以昆明市东川区小江河谷为例 |
其他责任者 | 程尊兰,吴积善,张家福,游勇 著 |
出版日期 | 2002 |
出版者 | 科学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地 | 北京 ; 北京 |
出处页码 | 20-57 |
关键词 | 主要特征 开发 保护 河滩地 小江河谷 西部山区 主要特征 开发 保护 河滩地 小江河谷 西部山区 |
出版者 | 科学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地 | 北京 ; 北京 |
关键词 | 主要特征 开发 保护 河滩地 小江河谷 西部山区 主要特征 开发 保护 河滩地 小江河谷 西部山区 |
中文摘要 | 小江问谷热区间段及其三条主要支流(块河、乌龙河、小清河)下游,基本上为山区游荡性问型,仅小江干流从浪田坝铁路桥至蒋家沟入口的9.16km 系山区微弯性河型。因此,小江热区河滩地极大部分具有游荡性河型滩地的主要特征,其中小江干流和块河下游尤为典型,仅一小段具有微弯性河型滩地的特征。鉴于小江热区河段淤积上涨强烈,基本上没有发育中高河漫滩地,仅有现代边滩和心滩,故小江热区的所谓河滩地,实质上是作为现代河床的边滩和心滩,因此它的特征严格地受河型控制。 惟有9.16km 的微弯性河段发育有中高河漫滩,只要蒋家沟不发生严重堵江,河滩地就不会被一般洪水淹没。揭示河滩地的特征,对科学、有效、经济、持续地开发和保护河滩地具有重要的作用。 小江热区河滩地开发利用己有相当悠久的历史,但大规模的筑堤垦殖始于20 世纪50 年代,特别是20 世纪80 年代以后。小江热区大部分河滩地,包括三条支流的下游河滩地先后被开发利用,其中大部分运营正常,垦擅的农田比较稳定;有一部分防洪堤曾遭一次或几次毁坏,农田遭到危害,但巳经修复,再度垦种:仅有一小部分防洪堤遭严重破坏后未能修复,农田又沦为边滩或心滩。根据实地访问调查和详细测量统计,小江干流拖沓沟以下78.29km、支流块河大坪子以下至入小江段7.76km、乌龙河马脖子以下至与小江汇口4.07km 以及小清河中厂河以下至汇口6.70km 的范围内河床面积(含河滩和河槽)共有2848.1hm2 ,其中河滩地(在枯水时)为2630.1hm 。己经开发垦殖的河滩地共124 块,实有农田1254.7hm2 ,其中有22 块河滩地的防洪堤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损失农田156.1hm2 。此外,有泥石流堆积扇滩地1 324.6hm2 (堆积扇面积小于0.3hm2的未统计在内),己垦殖的共76 块, 1 677.7hm2 。 故小江热区的河滩地和泥石流堆积扇滩地共为3954.7hm2 ,己开发垦殖200 块,共1 677 .4hm2 。上述面积是1999 年11 月12日至2000 年8 月8 日期间实地测量所获得。但在实地测量后,由于洪水期间河床剧烈摆动,强烈冲淤,部分防洪堤和农田遭到破坏,同期也新垦殖了一些新河滩地,因此各类面积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本报告以实测时的面积为准。探明河滩地的开发和保护现状,在总结过去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对河滩地开发和保护的认识,对今后更经济、更有效地开发和保护河滩地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
ISBN号 | 7-03-011028-5 |
语种 | 中文 |
源URL | [http://ir.imde.ac.cn/handle/131551/10623] ![]() |
专题 | 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_成都山地所知识仓储(2009年以前)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吴积善,朱平一,何淑芬,等. 第3章 河滩地的主要特征及开发、保护现状. 西部山区河滩地开发与保护规划研究——以昆明市东川区小江河谷为例. 北京, 北京:科学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2002:20-57.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