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半结晶性嵌段共聚物自组装与薄膜微相分离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
作者付俊
学位类别博士
答辩日期2004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授予地点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关键词半结晶性二嵌段共聚物 自组装 薄膜 微相分离 结晶动力学
其他题名Crystalline-Coil Diblock Copolymers: Self-Assembly in Dilute Solutions and Interplay of Crystallization and Microphase Separation in Thin Films
学位专业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中文摘要本论文以半结晶性的PLLA-b-PS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研究聚合物结晶对嵌段共聚物在稀溶液中的自组装行为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薄膜状态下,聚合物结晶与微相分离之间的相互作用。首先,我们系统地研究了PLLA-b- PS在不同溶剂中的自组装结构。通过调节溶剂选择性由中性向弱选择性和选择性改变,PLLA-b-PS分别形成类旋节图案,松散的胶束结构和典型的胶束核壳结构。使用混合溶剂,实现了从结晶性的球形胶束向结晶性的片状胶束的转变。标度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溶剂与胶束结晶核心之间的界面能的增加是发生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为了研究薄膜中的微相分离与结晶之间的相互作用,我们比较了三种薄膜条件下的相分离与结晶过程。均匀平坦的PLLA-b-PS薄膜是旋节不稳定的,在几以上时,分子链发生微相分离,形成旋节图案,表面诱导分子链的伸展有序化过程促使PLLA分子链发生折叠结晶,形成非经典的亚稳态凸出结构,相分离层间距增大50%。结晶过程为一级动力学。在薄膜中引入成核剂时,PLLA在几以上即开始结晶,同时实现了PLLA与P3之间的相分离,薄膜的旋节不稳定性得到了松弛。结晶使薄膜收缩,形成大量的裂纹。在PLLA熔点以上时,以裂纹为核,在薄膜中形成大量的孔洞。孔洞的生长为经典的动力学过程。我们利用自组装方法在薄膜中引入半结晶性的开放的纳米棒。在几以上时,PLLA在纳米棒中发生结晶,诱导薄膜中的分子链向纳米棒迁移,从而在薄膜中形成孔洞结构。同时,薄膜中的未结晶分子链被表面和界面诱导取向,这种取向结构利于PLLA结晶,结晶被加速,从而孔洞的生长也被加速。也就是说,结晶与孔洞的生长相互促进。在相分离薄膜中,PLLA的结晶形态与结晶温度有关。To<TgPS时,结晶被束缚在相结构中,相分离结构不变;TgPs<Tc<Tm以及Tc→Tm时,结晶对相结构有一定的破坏,相分离片层结构的层间距增大,薄膜收缩,形成大量的裂纹和缺陷。在180℃时,PLLA形成不稳定的晶体结构;PLLA与PS之间的相分离强度被减弱,在线张力作用下,岛状结构的相对高度大幅度增加;在岛状结构的边缘,线张力驱使部分分子链穿越已有的相结构,形成多层岛状结构。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1-01-17 ; 2011-04-28
页码141
源URL[http://ir.ciac.jl.cn/handle/322003/34621]  
专题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_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知识产出_学位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付俊. 半结晶性嵌段共聚物自组装与薄膜微相分离, Crystalline-Coil Diblock Copolymers: Self-Assembly in Dilute Solutions and Interplay of Crystallization and Microphase Separation in Thin Films[D].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2004.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