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协调度时空变化及形成机制
文献类型:中文期刊论文
作者 | 杨剩富1; 胡守庚1; 叶菁1; 童陆亿1 |
发表日期 | 2014 |
关键词 | 新型城镇化 协调度 时空变化 形成机制 中部地区 |
ISSN号 | 1000-8462 |
摘要 | 在城镇化发展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础上,运用综合评分法、变异系数分析法、地统计全局趋势分析法等方法探索了2001年以来中部地区80个城市的城镇化发展协调度时空变化及形成机制。结果显示:12010年,中部地区分类城镇化差异呈现出土地城镇化>人口城镇化>社会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省域城镇化发展协调度表现为湖北省>安徽省>河南省>山西省>江西省>湖南省。2自2001年以来,中部地区城镇化综合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化综合水平差异总体呈现减小趋势,但这并未带来城镇化协调度的稳步增高,而是整体降低且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3武汉、长株潭城市圈内城市城镇化综合水平提升速度较快,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趋势越发明显,然而京九段等经济带所辖城市虽形成经济协作关系,但在城镇化协同发展上还未显现明显规律。4中部地区在城镇化发展进程中,中部重大经济战略体的形成、产业转移承接及集聚要素创新等因素对城镇化发展协调度时空格局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
出处 | 经济地理
![]() |
期 | 11页:23-29 |
收录类别 | 其他 |
语种 | 中文 |
源URL | [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39378] ![]() |
专题 |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_历年回溯文献 |
作者单位 | 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国土资源部法律评价工程重点实验室 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 3.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杨剩富,胡守庚,叶菁,等. 中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协调度时空变化及形成机制. 2014.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