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流域地下水更新速率
文献类型:中文期刊论文
作者 | 袁瑞强1; 龙西亭1; 王鹏1; 王仕琴1; 宋献方1 |
发表日期 | 2015 |
关键词 | 白洋淀流域 华北平原 地下水 更新能力 氚 |
ISSN号 | 1007-6301 |
摘要 | 受到水库拦蓄、抽水灌溉等人类活动的影响,白洋淀流域平原区河流断流,非承压含水层逐渐被疏干。下游的白洋淀无法得到河流和地下水的补给,时刻面临干涸。鉴于白洋淀对区域生态环境和气候有重要的影响,多次实施调水补淀工程。然而,白洋淀渗漏严重,调水补淀的效果不理想。为了保护白洋淀,亟需恢复地下水的可持续性,这首先需要查明地下水的更新能力。2009年,对白洋淀流域平原区地下水进行实地调查,并采集采集地表水和地下水水样共36个,分析其氚含量。利用线性插值法、吴秉钧法和连炎清法恢复了该地区降水氚含量的历史数据,结合数学物理模型估算了非承压地下水的更新能力。结果表明,氚含量较高的白洋淀水渗漏使得周边地下水氚含量增高。总体上,沿山区到淀区的方向非承压地下水更新速率逐渐由15.0%/a降低至4.0%/a。山前平原冲洪积扇区域是非承压地下水的主要补给区,平均更新速率达9.8%/a。冲积平原区域非承压地下水的平均更新速率仅为4.4%/a。为此,需要限制在冲积平原区域开采非承压地下水,以逐步恢复其更新速率,使其重新补给白洋淀。地下水的恢复过程可能较慢,但可从根本上解决调水补淀无法解决的干淀问题。 |
出处 | 地理科学进展
![]() |
期 | 3页:381-388 |
收录类别 | 其他 |
语种 | 中文 |
源URL | [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39468] ![]() |
专题 |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_历年回溯文献 |
作者单位 | 1.山西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2.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零二队 3.江西师范大学鄱阳湖湿地与流域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4.中国科学院遗传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 5.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袁瑞强,龙西亭,王鹏,等. 白洋淀流域地下水更新速率. 2015.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